“小巨人”宏力达: 让电力传输“毛细血管”更智能
宏力达董事长 章辉
⊙记者 温婷 ○编辑 邱江
汇聚五湖四海人才,囊括强电、软件、通讯等各大专业领域,深耕配电网智能设备及其信息化的专业市场……凭借“人才大融合”+“技术大融合”+“产品大融合”的战略,宏力达实现了9年的高速增长,并最终登陆科创板。
宏力达董事长章辉表示,紧跟国家“能源互联网”“电力物联网”的战略,宏力达希望借力科创板,不断突破自我,助力配电网智能化、物联化升级,从而夯实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守护电力传输的“毛细血管”
所谓配电网,是指从输电网或地区发电厂接受电能,通过配电设施就地分配或按电压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章辉形象地将之比作电力传输的“毛细血管”。
按照有关统计,国家电网公司的电网用电量占据了全国总用电量的约80%,其中6-20千伏配电线路369万公里,0.4千伏配电线路554万公里。因此,配电网具有线路长、节点多、覆盖广、接入设备多、环境复杂等特点,其维护工作一直存在着“故障研判难”“停电范围大”“停电时间长”“作业人员风险大”等问题。
章辉告诉记者,宏力达所研发的智能柱上开关、故障指示器,主要应用于配电网架空线路,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生。2015年末,公司成功开发出一二次融合智能柱上开关,并不断迭代升级,成为当前配电网设施中物联化、智能化的代表性设备。
智能柱上开关的“智能”究竟如何体现?以往一般通过人工分合线路上不同开关,以人工开合闸试错的方式,确定故障发生区间。虽然近年来过渡到调度中心以遥控线路上不同开关的分合闸试错方式来确定故障区段,但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居民、商业、工业等用电区域反复通电、断电。
宏力达通过对智能开关、故障指示器及其运行状态的长期跟踪研究,积累了大量配电网实际运行中的故障数据,采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研发,开发出配电网故障研判的“暂态零序功率方向”“零序电流”“零序电压幅值”等研判算法和模型,并将其封装为研判系统软件内嵌于控制终端中。
自2016年以来,公司的一二次融合智能柱上开关已在浙江、福建、河北、河南、山东、陕西、江苏、四川等国家电网下属供电公司投入使用,截至2019年12月31日累计投运28000余套,相间短路故障研判准确率达99%以上,单相接地故障研判准确率达90%,重合闸准确率近100%,充分发挥出架空馈线自动化的作用,大大缩小了故障排查范围、缩短了排查时间、提高了故障抢修的效率,更减少了因配电网故障产生的供电企业人力、物力、财力支出及电量损失,以及客户生产效益损失等影响。
“我们从南方的福建泉州、北方的哈尔滨开始创业,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大融合’人才,做的也是‘大融合’产品。”章辉告诉记者,智能柱上开关已经经历了五代更迭,不断向功能更加集成、体积更小、物联化水平更高的方向发展。
物联网+电力“春雨润万物”
2011年成立以来,宏力达一直以“突破自我”为目标,先后荣获“国家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等称号。以智能柱上开关为代表的配电网智能设备,只是宏力达切入配电网智能化业务的冰山一角。
记者注意到,在招股书中,“物联网”一词出现80次之多。章辉告诉记者,公司从创业之初就对“物联网”布局有设想。在他看来,物联网追求爆款应用的思路并不妥当,而应该是“春雨润万物”式的发展。宏力达配电网智能化、物联化战略的思路正体现了这一点——在核心技术上进行研发和突破,将物联网的技术沁入配电网智能化产品中,以“提升配电网智能化程度”。
特别是在IoT通信模块方面,公司基于物联网通信技术方案,研发了相关无线传输模块、网关和终端等产品。据介绍,宏力达物联网通信产品能够以低发射功率获得更广的传输范围和距离,具有远距离(10千米)、低功耗、灵活组网、低运维成本等特点,不仅可用于电力行业,也可在能源、交通、医疗等领域推广应用。
此外,公司还投入了部分核心人员转向大数据业务板块——在分析电力公司(一般为省级或市级电力公司)信息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对电力企业的云平台数据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具体包括:建立数据模型(包括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等)、建立和维护数据转换规则和标准、动态监控数据转换功能脚本;为电力企业在电网规划、设备检修、电网运行、电力营销、运行监控、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多个应用场景中充分挖掘企业数据的价值。
“某种程度上,我们的产品成为了连接配电网的智能枢纽,可以更好地助力配电网智能化升级,也为公司业务的发展积蓄了后劲。”章辉称。
进入全国织“网”阶段
除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宏力达的“自我突破”在市场策略中亦有所体现。从“吃透”重点区域到织网全国,宏力达已经开始布局。
章辉坦言,公司创业初期,市场的教化要经过一段时间。“突破自我”不等于“一口吃成个胖子”。正是基于以上考量,宏力达决定集中力量吃透一个区域,先打造出一个样板工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停滞开拓其他区域市场的脚步。章辉告诉记者,从2018年开始,宏力达撒在全国多个地区的“种子”开枝散叶了,并逐步开始了“收获季”。
基于备战市场日益扩大的需求,公司在产能配置上也有所准备。目前,福建宏科作为宏力达的主要生产基地,生产智能柱上开关、故障指示器等配电网智能设备。泉州宏力达由福建宏科全资设立,当前尚未正式生产运营,拟作为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泉州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主要生产智能柱上开关、故障指示器等配电网智能设备。
此次科创板上市,公司募资投入上海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和总部大楼建设,以及泉州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公司预计,未来智能柱上开关相关的开关本体、控制终端规划,将通过上海产线、募投项目上海基地、泉州基地分别实现,也将为公司未来战略发展提供更加稳定的供应链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