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题眼 长三角勾画科技创新“同心圆”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长三角承载着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使命。
6月5日至6日,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合肥举行,会议主题为“携手高质量一体化、奋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之际,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再次“多向奔赴”。
这片拥有全国1/26的国土面积、1/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4经济总量的富庶之地,也是产业、资本和创新的高地。在这里,跳动着强劲的创新脉搏,澎湃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协同创新指数一路上扬
平台,是协同创新的抓手。
在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长三角国创中心”)办公室,石功奇的办公室放着好几个行李箱。“现在出差是家常便饭。我们不仅围绕上海的产业,而是围绕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产业需求开展工作。”他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
去年4月,英国焊接学会会士,英国材料、冶金和矿物学会会士石功奇有了新身份:长三角国创中心管委会委员、材料事业部主任。在石功奇团队推动下,近日,长三角国创中心和上海蓝魂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联合创新中心,助力解决能源安全大动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截至目前,长三角国创中心已累计建设企业联合创新中心320家,仅材料类就有75家,累计建设研发载体93家。累计与79家海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近年来,长三角在区域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成果共用、产业联动等方面成果颇丰。
《2022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一路上扬,从2011年的100分提高到2021年的247.11分,显示长三角一体化科技创新发展成效显著,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人才方面,“十三五”期间,长三角三省一市人才流动总数超过165万人,比“十二五”期间增长了105%。
技术转移规模激增,创新走廊成为承载。数据显示,2021年长三角专利转移数量达到30968件,合作发明专利7835件,较2011年分别增长了86倍和7倍。
协同攻关、优势互补,共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如今,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张江实验室、合肥实验室、苏州实验室、之江实验室多点开花,G60科创走廊九城联动,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阔步向前,超4万台大型科学仪器实现共建共享。
一张“网”与一张“券”
用共享之笔,勾画科创“同心圆”。
近年来,沪苏浙皖围绕如何织就一张“网”——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如何用好一张“券”——长三角科技创新券,不断加强顶层制度谋划,强化跨区域政策机制融通,为科技资源的跨区域共享持续赋能。
截至2023年6月5日,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上,已有624家机构、9533项服务项目、27322台套大型科学仪器纳入资源池中,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政策。
共享机制是推动长三角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保障。2021年,三省一市科技主管部门通过选取试点区域,推动科技创新券互通互认,扩大了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购买科技公共服务的范围,探索创新长三角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次年8月,又出台政策,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在更大范围实现通用。
上海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管理中心党总支书记、副主任黄鹏对记者表示,创新券通用工作实施以来,三省一市以各地区政策实际为导向,为各区域提供全流程管理服务接入与平台数据交互两套服务模式,持续拓展创新券通用范围,目前已率先在上海市与浙江省实现创新券全域贯通,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相城区、安徽省马鞍山市试点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政策。
“2023年随着上海与浙江实现长三角科技创新券的全域贯通,政策成效显著,已有超过2000家企业在长三角平台上注册并申请了科技创新券,这些企业利用创新券购买超过4800次创新服务,研发总支出约2亿元,创新券支持金额超过6700万元,以1:3左右的杠杆效应激发企业创新研发投入。”黄鹏说。
“共享科技资源已成为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安徽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省吸纳沪苏浙1.5万名专家进入省科技专家库、占省外专家24.7%。招引108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皖创新创业,培育1家企业上市过会,79家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12.24亿元,税收5.23亿元。
资本交叉赋能
资本不断流向长三角肥沃的产业田地。
对超致(上海)半导体有限公司而言,来自华虹虹芯半导体产业链基金(简称“华虹基金”)的支持犹如一场及时雨。
公司CEO禹久赢对记者表示,公司为新能源汽车、工业等领域提供先进功率器件,推出了全球首创的超结IGBT器件。但由于早期规模不大,公司与上游供应商合作并不紧密,导致在行业缺货期受到原材料限制,难以实现快速增长。
“得到华虹基金的投资后,企业与上游核心供应商的联系和互信得到进一步加强,IGBT产品将在2023年实现批量交付,有望成为公司核心增长点。”禹久赢说。
华虹基金由上海国际集团联合华虹集团、江苏的通富微电于2021年11月发起设立,致力于推动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的升级与突破,国方创新担任基金管理人。
“我们借助各方专业技术及产业资源,沿着产业链,一家一家找,一家一家投。截至目前,团队已覆盖项目677个,走访了127家企业,其中29家获得基金立项。”上海国际集团投资总监、国方创新董事长王他竽对记者说。
上海国际集团已发起两期的长三角产业基金,总规模超过140亿元,成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股权投资产业基金中发起最早、能级最高、规模最大、积累最深的标杆级项目。
放眼整个长三角,创投资本正在加速集聚。《2022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显示,截至2022年9月,长三角三省一市投资机构投资区域内企业数达7376家。其中,上海投资机构向苏浙皖共3857家企业进行了投资,占长三角区域内异地投资企业数的52.36%;浙江、江苏、安徽投资机构在长三角区域内异地投资中的占比分别为26.48%、18.8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