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险真能一天“躺赚”千元? 十类情形保险公司不会赔
证券日报
进入2022年,疫情仍在反复,针对疫情推出的隔离险在社交平台也火了起来。
所谓的隔离险,是指投保人若在保险期内因新冠疫情被隔离,可在隔离期内享受津贴补助,每天金额上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然而,《证券日报》记者在调查后发现,消费者在投保隔离险”后,并不是只要隔离就能一天“躺赚”千元,因为险企为了避免承保亏损设置了诸多免责条款和特别约定。记者梳理后发现,至少有十类情形险企都不会赔偿。
慧择寿险商品中心总经理王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一般而言,险企不会无缘无故地拒赔,但消费者在投保、理赔隔离险时要注意四大事项,避免被拒赔:一是要看是否满足投保规则;二是要重点关注特别约定与免责条款;三是理赔时提供的资料需完整且满足理赔条件;四是要在专业平台购买隔离险。
隔离险走红
实为一年期意外险
“一杯奶茶钱就能保障一年”“隔离一天就可以获得150元至1000元赔偿”……近期,在小红书、知乎等平台上,隔离险已迅速成为热词,受到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隔离险到底是什么险种?缘何被消费者广为关注?对此,王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市面上常见的隔离险往往都是一年期以内的意外险。疫情发生后,很多保险公司顺应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在承担意外责任的同时,扩展承保新冠病毒导致的保险事故,其中也包括了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而被强制隔离的津贴,消费者将具有此类保障责任的险种俗称为隔离险。
截至目前,先后已有多家险企推出了隔离险,其中包括复星联合健康推出的“复星联合爱无忧意外险”、蚂蚁保与众安保险联合推出的“新冠隔离津贴险”、蚂蚁保与太平财险联合推出的“新冠肺炎·隔离津贴版”、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推出的“众惠相互防疫绿码通”、平安保险推出的“平安安心抗疫险”等。
上述产品推出后,迅速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王寅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称,“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受疫情反弹影响,以及此类产品投保简易、保障期间灵活、保费亲民等特点,隔离险投保件数增速很快,慧择平台月均投保件数超过6万件,备受消费者青睐。”
在很多险企人士看来,隔离险之所以走红网络,一方面源于其切中了消费者因防疫被隔离的痛点,另一方面源于产品价格便宜。比如,一家险企推出的“新冠隔离津贴保险”的保障期为1年,投保方案有两种,其中一个方案的价格为118元/年,提供的保障包括:意外伤害保障10万元,营运交通工具乘客意外保障10万元,新冠肺炎身故保障20万元,新冠确诊一次性津贴1万元,新冠隔离津贴每天500元。
一些投保人在社交平台晒出的隔离险理赔清单显示,部分险企提供的隔离险确实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惠。在小红书平台,一位用户晒出的理赔过程是这样的:出差返程后投保了隔离险,在医院隔离7天,因保险合同尚未生效,未获得赔偿;随后又在酒店隔离9天,触发理赔,合计获得赔偿4950元。
“隔离就能赔”是误解
十类情形不会赔
尽管部分消费者确实获得了理赔,但从目前各家险企推出的隔离险产品条款和免责条款来看,该险种并非任何情况的隔离都能获得赔偿。
有消费者反映,自己购买了某险企的“新冠隔离津贴险”后,保险页面上标明,对因交通工具与新冠患者接触而被集中隔离的,会获得1000元/天的补贴赔偿。不过,当他申请理赔时才发现,保险条款中将“免费隔离”列为免赔责任,自费隔离才能获得赔偿。在多地防疫政策中,密接集中隔离均为免费隔离,自费隔离多常见于境外归国情况。由此可见,部分险企在推出隔离险产品时,已将最常见的“免费隔离”剔除在赔付范围之外。
记者对不同险企推出的隔离险梳理后发现,至少有十类情形保险公司不会赔偿。一是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被隔离”;二是被保险人在投保前或出行前,已确诊或疑似感染或因与疑似罹患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三是被保险人在投保前或出行前,已被暴露于法定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环境中的;四是投保前或出行前,被保险人尚未解除集中隔离、居家隔离或医学观察状态的;五是被保险人前往或途径政府部门已公告的法定传染病中高风险等级的区域或国家而被依法隔离的;六是被保险人从政府部门已公告的法定传染病中高风险区域或国家前往其他区域或国家,而被依法隔离的;七是被保险人被要求居家隔离的;八是因保险事故造成被保险人的间接损失和任何精神损害赔偿的;九是被保险人违反隔离相关规定和要求而造成的扩大损失;十是因隔离产生的其他相关费用。
总体来看,隔离险的免赔条款相对较多,居家隔离、从中高风险地区回家隔离等情况都不在赔偿的范围内。如果消费者不仔细阅读上述十类免赔条款而贸然投保,将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而且,不少出行平台和第三方平台在销售隔离险时,通常会淡化免赔条款、强化赔偿的额度,让消费者误以为,只要买了隔离险就能实现“躺赚”。
保险公司为何设置诸多免责条款?主要原因是隔离险投保费用较为便宜,只有数十元到百元,但保障范围很广,不仅包括隔离津贴,还包括原有意外险具有的保障责任,因此,险企为了降低理赔风险,将很多“常见的隔离情形”列为除外责任,不予赔付。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认为,隔离险理赔限制条件较多,主要与保单价格低有关。险企为了控制理赔风险,自然要将产品免责条款细化。
投保隔离险
四大环节要避险
基于上述诸多不予赔偿的情况,王寅表示,隔离险的险种形态和赔付责任都比较创新,但在销售和理赔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模糊或易混淆的地方。通常,保险公司都不会无缘无故地拒赔,建议消费者在投保时,一定要注意四大环节是否存在问题。
一是投保时要确认自己是否满足投保规则。比如,是否符合职业、投保地域、投保份数等方面的要求。如果投保前有客户处于中高风险地区且在隔离区域,但自己仍买了此类产品,保险公司也会拒赔。
二是投保时要重点关注产品的特别约定及责任免除条款。之前有客户遭遇拒赔,是因为保单特别约定载明,隔离津贴按保单维度赔,而不是按保单内份数赔,出现理赔情况,即使是购买了5份保单,也是按1份的保额赔偿,对于客户主张的另外4份赔偿要求,保险公司按特别约定拒绝赔偿。
三是理赔时提供的资料需完整,且满足理赔条件。有客户被拒赔,原因是提交的隔离证明文件非官方机构出具的。
四是购买平台。目前陆续有保险公司开发出新的互联网专属产品在互联网销售,其中很多产品也带有隔离责任,消费者可按需购买。但在购买时,建议消费者在专业的互联网保险平台购买,且购买前详细阅读相关提示和要求,或向平台顾问做好咨询。
除王寅提到的上述四大注意事项外,《证券日报》记者还发现一类“搭售”隔离险的情况值得注意。有消费者称,部分机票、火车票在线销售平台出现强制搭售隔离险的情况。因此,提醒大家在购买机票、火车票时,也要擦亮眼睛,避免被捆绑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