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何时大规模商业化? 百度魏东:2028~2030年将现高潮
距离北京市向部分企业颁发国内首批自动驾驶车辆收费通知书已过3个月,自动驾驶商业化探索进程如何?
3月8日,百度Apollo发布了旗下出行产品萝卜快跑的最新运营数据。去年四季度,萝卜快跑载人订单量达21.3万单,三四季度获得超过30万订单。
目前,无人驾驶大规模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副总裁、首席安全运营官魏东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动驾驶商业化的难点一方面在于技术本身仍在不断迭代,能够覆盖、服务的范围依旧受限。不过他乐观预计,在2028~2030年,无人驾驶全行业将迎来商业化高潮。
车辆成本为每月8000元
目前,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平台萝卜快跑已在北京、重庆、山西阳泉三地启动商业化收费运营。萝卜快跑平台打车的定价比专车、快车高,不过用户在打车时通常能够领到大额优惠券。
魏东在接受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萝卜快跑已经有过一次提价,逐步提价是为了剔除纯体验型或尝鲜型的用户,留下作为存量的有固定刚需的用户,为未来大规模的商业化运营作储备。
关于成本方面,魏东表示,此前发布的Apollo Moon成本已经降至48万元,每车所配备安全员的成本属于行业均值,“摊下来按5个月算的话,车的成本一个月8000元,也接近现在专车成本。”
与现有网约车不同,由于现有法规限制,萝卜快跑出行定位是日常生活的短途接驳。在北京亦庄订单量最高的10个站点中,有六成是地铁站、公交站站点,主要满足用户的短途通勤需求。不过,魏东也坦言,目前来看,在人流量较大的路口,机器的选择可能比人更保守,这样会导致交通拥堵,所以就自动驾驶的整体效率而言,现阶段并不一定比现有的网约车更快。
在被问及自动驾驶出租车与无人车直接的竞争关系时,魏东直言:“没有竞争,逐步迭代”。他表示,有驾驶员的私家车市场会始终存在,只是可能有变化;对于公共出行市场,即出租车、网约车等,因为无人化必然能够实现,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有天然的成本吸引力。
难点在于技术不断迭代
“如果明天全国允许无人车可以无人跑,车也有了、技术也有了,这些网络平台一定全部上无人车,所以我说它是个迭代的过程。”魏东解释道。
不过,百度并不打算取消自动驾驶的站点式运营,转而向网约车式模式靠拢。在魏东看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作准备,在与机器交互的情境中,用户没有可以对接的司机,只能通过设置虚拟站点,以人等车或车等人的模式实现叫车。另一方面,由于站点的设计需要不断优化,以兼顾便利度和道路的整体通行效率,而非等车乘客多的地方就是站点。
出行行业对于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探索正在升温。Auto X、文远知行、滴滴出行等公司都在尝试自动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运营。去年11月,百度的萝卜快跑与小马智行正式获得商业收费许可,成为国内Robotaxi唯二获得商业化经营许可的公司,也是驾驶商业化探索的重要进展。
魏东认为,到2025年,相关的管理办法、国家标准也有望出台,这将意味着整个行业的全产业链实现标准化,意味着全环节的成本透明以及更多的参与者,进而在2028~2030年,迎来无人驾驶全行业的商业化高潮。
在魏东看来,自动驾驶商业化的难点一方面在于技术本身仍在不断迭代,因此能够覆盖、服务的范围依旧受限,例如一些更加复杂的乡村道路等仍待探索。此外,只有实现“无人”,商业化才有意义。“如果做大规模商业化,我肯定做无人的。”当前,对于自动驾驶落地的要求中,安全员仍是必备,这就增加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人力成本。实现“无人化”,是自动驾驶商业化的重要一步。
(实习生何京蔚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