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革新推动化纤行业加速转型
在我国纺织工业中,化学纤维是最主要的原料之一。随着技术和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化纤材料在纺织服装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推动我国纺织行业升级的重要力量。
日前举办的2025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介绍,技术革新正推动化纤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加速转型。
提升研发能力
化纤行业作为纺织产业链的源头和关键支撑,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了整个行业的高度与韧性。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字化生产成为化纤行业趋势。展会上,通用技术展位通过案例沙盘动态演示智能工厂的降本增效路径,吸引不少观众目光。
“我们开发的化纤制造运营管理平台,能为化纤企业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服务,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通用技术高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姜俊华说,通过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企业运营质效持续提升。
在全球绿色发展大趋势下,生物基材料成为新材料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菌草是一种具有多重生态功能的植物,纺织行业首创将菌草技术在纺织行业进行“高值化”利用,开辟了“以草代木”纤维素纤维原料的生产新途径,对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新乡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邵长金介绍,菌草纤维产品具有良好的天然抑菌性能。2024年,用菌草制浆生产菌草纤维的技术已经趋向成熟,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
陈新伟认为,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纺织业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产品的品质和性能,包括提高常规纤维附加值,提升高性能纤维生产和应用水平,加快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发展等,以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差异化、功能性纤维和绿色纤维的需求。
陈新伟建议,企业要不断研发新工艺和创新产品,通过引入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尤其是要提高差别化产品研发能力。
实现绿色发展
展会举办期间,可持续创新专区展示的一条牛仔裤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
据介绍,通过提高低碳材料占比、采用环保工艺以及使用清洁能源等多元减碳路径,这条牛仔裤与使用传统工艺的同类产品相比,碳足迹表现降低约17%。“我们通过将多种减碳实践的成果进行量化,使消费者直观感受纺织服装产品的绿色属性。”前进牛仔布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黎瑞珊向记者表示。
对于化纤行业来说,如何实现绿色发展是一道必答题。202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坚持节能降碳优先,开展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建设,加强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扩大绿色纤维生产,构建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中国化纤行业正站在“双碳”目标与绿色制造转型的历史交汇点。陈新伟说,近年来化纤行业积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把握行业绿色制造重点,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绿色纤维认证企业数量及其产品规模保持增长,绿色工厂和绿色设计产品数量不断增长。目前,绿色纤维及制品认证企业达38家,绿色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行业资源能源消耗强度及污染物排放强度保持下降,节能减排技术进步明显。
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是纺织服装产业链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展会举办期间,佩浦科技集团发布了FixDye环保再生涤纶长丝。佩浦联合创始人王志鹏表示,公司已构建了一套从废旧纺织品及塑料回收、再生聚酯切片生产到再生涤纶长丝制造的全产业链体系。目前,佩浦正与东华大学、江南大学一起合作,共同开发全球领先的生物酶解法再生技术。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产生600多万吨废旧纺织品,但回收利用率仅为20%左右,发展潜力巨大。浙江佳人新材料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公司新研发的化学循环再生系统,能够将废弃聚酯重新制成具有可追溯性且可永续循环的高端再生材料,实现了再生体系可追溯。
谈及化纤行业在循环再利用领域的发展成果,陈新伟表示,循环再利用化学纤维行业结构持续优化,规范企业数量增加,化学法再生路线实现产业化,高品质瓶片纺再生涤纶纤维得到市场认可。他认为,未来行业要进一步发展以废旧纺织品为原料的再生纤维产品,持续攻克技术难关。
拓展应用领域
作为一种以天然植物纤维为原料的再生纤维素纤维,莱赛尔材料兼具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多种优良性能。展会上,普通型希赛尔、低原纤化优赛尔、竹浆莱赛尔、短切莱赛尔等一系列莱赛尔产品的亮相备受关注。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环保、舒适等品质生活追求不断提高,功能性纤维、绿色纤维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认为,莱赛尔不仅为纺织产品赋予绿色属性,还为消费者带来更舒适的穿着体验。
绿色环保观念深入人心,莱赛尔逐步成为市场新宠。“近年来,莱赛尔纤维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陈新伟说,2024年我国莱赛尔产能在全球中的占比达到60%以上,国产莱赛尔产量突破40万吨,同比增长27.4%,正从“小而精”向主流化纤品种过渡。
特别是在纺织服装行业加快绿色转型的背景下,以莱赛尔为代表的绿色纤维迎来发展机遇。赛得利集团莱赛尔业务副总经理王穗生称,莱赛尔纤维生产过程为纯物理反应,溶剂回收率高达99.7%,最终成品可100%生物降解,符合纺织行业发展对绿色原材料的期望。“到2025年年底,赛得利的莱赛尔产能将提升至40万吨,并会在未来几年持续扩产增量。”
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推动莱赛尔工艺迈向成熟。姜俊华介绍,通用技术和中纺院通过加大研发力度,已成功实现莱赛尔纤维生产国产化。“我们的莱赛尔纤维生产线采用大容量装备,单线年产能达6万吨。随着莱赛尔纤维行业快速发展,采用大容量装备成为趋势,这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很明显,生产效率更高,生产能耗更低。”
从工艺升级到场景创新,莱赛尔纤维展现出广泛应用前景。王穗生介绍,过去莱赛尔在针织这一纺织品大类中的应用非常有限。近两年,莱赛尔已被广泛应用于针织产品中,形成开发热潮。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莱赛尔纤维分会秘书长张子昕说,随着莱赛尔产业链的逐步拓展与延伸,以及纱线、面料、印染等上游企业对莱赛尔认知的不断深入,未来莱赛尔纤维在服装、家纺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