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京沪深学区房调查:“鸡娃”与“信仰”

21世纪经济报道

  去年下半年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学区房热度持续上升,今年初更是出现加速上涨趋势。近期,各地频频出招,给学区房降温。本轮学区房上涨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政策高压下,目前各地学区房市场最新情况如何?未来趋势怎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兵分三路,从北京、上海、深圳带来一线调查报道。

  4月2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消息称,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房地产经纪机构炒作学区房行为,对海淀区万柳、翠微,西城区德胜、金融街,东城区交道口等价格快速上涨区域进行专项执法检查。在此次检查中,6家中介门店被要求暂停营业并整改,对部分中介涉嫌存在以隐瞒等不正当方式诱骗消费者交易、擅自对外发布房源信息、未书面告知规定事项等违法违规行为立案17起。

  今年以来,针对北京部分区域的楼市异动,监管部门多次发文并实施检查和约谈。其中,学区房问题和经营贷入市、租赁市场乱象等,一同成为监管的重点。

  作为“金字塔尖”的学区房,被认为是近期北京楼市异动的起点。去年年末以来,北京市西城区、海淀区的部分学区房价格出现跳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在海淀区的一些热门学区,部分房源的价格在一夜之间上涨了20万。西城区此前也被曝出有单价40万以上的学区房。

  虽然仅是个案,但这种情况仍对市场情绪带来不小的刺激,加之北京楼市交易量升温,房价也出现加速上涨态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北京二手房价格环比涨幅,已从去年10月的0.4%,扩大到今年2月的1.2%。

  此轮学区房的升温,到底是因何而起?

  “不上架”的房源

  按照北京市小学入学登记时间,学区房交易的高峰期通常在每年的第一季度,但对于学区房的需求并没有淡旺季之分。海淀区蜂鸟社区的一位住户陈女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常年有中介对该小区进行询价,还经常有客户在小区楼道里自行张贴“购房需求”。

  蜂鸟社区对应“一流一类”的中关村三小,是海淀区的优质学区之一。由于户型小、总价相对不高,过去一年多来,该小区的房价经历了两次跳涨。

  以40平方米左右的南向一居室户型为例,2019年年中,该户型的单价约为14万元左右,一年后就涨到了15万元以上。今年以来,同样的房源单价已升至17万元以上,相当于总价累计上涨了100多万。

  蜂鸟社区正是北京市住建委此次检查的重点区域之一。陈女士说,去年以来,询价的情况就异常多,导致业主不断上调报价。即便如此,一些房源仍然受到争抢,部分好房源在挂牌当天就被签下,很多购房者感慨“手慢无”。

  作为北京市的“教育高地”,海淀区的吸引力辐射全市,一些重点区域的学区房历来抢手。海淀区某重点小学的一名教职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此次学区房升温,或许和二孩政策的放开有关。自2015年10月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来,第一批“二孩”已经3到4岁,正是家长抢占学位的时候。

  她还表示,由于疫情及其他原因,很多家长意识到,短期内无法将孩子送往国外读书,于是转向国内的优质学区,同样增加了对学区房的需求。近期一些国际学校的生源增多,同样也是源自该部分的需求。

  西城区的情况较为类似。在去年5月宣布实施多校划片后,西城区的德胜学区和金融街学区的优质学区房一度迎来“上车潮”。此后虽然有所降温,但到年末,这些区域的学区房交易再度升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在金融街片区的丰汇园、宏汇园等小区,虽然单价超过18万元以上的房源早已从各大经纪机构的APP上“下架”,但这些高价房源仍然可以参与交易。该区域的经纪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在北京市启动上述检查之前,这两个小区有不少单价超过20万的房源成交,均价也高于去年。

  相比于需求的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仍然有限。自2020年5月西城区宣布实施多校划片后,北京市已经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多校划片政策。该政策虽然进一步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化,但对于优质学校所在的片区而言,升入同区域内学校的概率仍然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事实上,为避免学区房升温对市场预期产生影响,北京市采取过多项措施。比如,在一些热点学区,对中介机构挂牌价格进行限制。此外,在链家、我爱我家等经纪机构的APP上,北京市各个小区的历史交易价格,也已无法查询。

  横盘期结束

  学区房的升温,还与北京楼市升温的大势密不可分。

  自2017年的“317新政”后,北京楼市进入了三年多的“横盘期”。按照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的观点,随着限竞房的大量供应和一些稳楼市政策的推出,北京楼市成交量受到限制,房价平稳,部分区域的房价还出现下跌。与其他城市房价稳步上涨相比,北京楼市的性价比逐渐凸显。

  2020年下半年,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前期积压的需求开始释放,并引发楼市整体升温。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北京二手住宅成交16.9万套,同比增长16%,成交绝对水平及增幅均是2017年以来最高。今年第一季度,北京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均创下近几年的同期高点。其中,3月的二手房成交量达到2.2万套,接近“317新政”前的最高水平。

  张大伟认为,学区房的升温,既是这种大势推动的结果,又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两者互相影响,共同推动楼市回暖。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经营贷、消费贷等一批信贷资金的入市,成为楼市的推手。一位办理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仅去年一年,他办理的个人经营贷、消费贷规模就达一个亿,其中绝大多数被用于购房。

  今年以来,北京楼市调控的节奏骤然提速。政府出台了多项文件,同时开展多轮检查和约谈,对楼市进行降温。学区房、经营贷入市和租赁市场乱象,成为监管的重点。

  事实上,今年北京楼市调控的起点,正是针对海淀区的学区房。

  早在1月20日,海淀区房管局就约谈了占比较大的链家、我爱我家、麦田和中原地产等中介机构,并强调,要杜绝炒作学区房概念,稳定存量房交易市场秩序。2月初,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组织一些主要中介机构签署承诺书,降低热点区域看房频次等。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其中的“热点区域”,即是指海淀区的部分热门学区。

  此后,针对上述热点问题,监管部门又启动了多轮检查和约谈。

  这一系列动作之后,学区房已有降温迹象。记者在西城、海淀等区域调研发现,清明假期之后,一些热门学区房的报价有所下降,经纪人在提及学区房概念时,表述也较为谨慎。据其透露,前来咨询学区房的购房者数量并没有明显减少,但成交情况已没有此前火爆。

  张大伟表示,虽然见底企稳是主流趋势,但作为购房杠杆最高的城市,北京楼市不太可能大幅升温。在各项措施的影响下,短期内对学区房的需求还将保持旺盛,但其交易热度以及对整体市场的影响,都将出现下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