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深改19条”激活北交所 投资者跑步进场

证券时报

  “深改19条”激活了北交所市场的参与热情。连续两个交易日,北交所日成交额突破20亿元,其中9月4日成交额达到35.13亿元,环比增加82%。投资者也跑步进场,9月4日全天新增开户接近6.7万户。

  细看此轮改革重点,投资者门槛调整、推进转板机制以及上市路径拓宽等政策红利超出市场预期,对北交所市场生态建设将产生积极影响。申万宏源研究专精特新首席分析师刘靖表示,本次改革直指市场痛点堵点,影响深远。推动优质中小企业向北交所聚集,提升北交所上市公司质量,同时通过调整投资者门槛引入更多资金入市,用转板制度打通多层次资本市场流动性与估值,未来北交所投融资生态将出现明显改善。

  投资者门槛调整

  多家券商跟进

  北交所高质量发展改革方案推出并持续落地,其中明确已开通科创板交易权限的投资者可以直接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截至目前,已有几十家券商开通该业务,陆续还有券商在进行权限调整和系统改造,预计将在近几日内完成。

  此次改革没有降低个人投资者50万资产门槛要求,而是从简化审批手续入手,使已开通科创板账户的投资者能更加便利地参与北交所交易。

  刘靖表示,这实际上是将北交所的门槛与科创板绑定,投资者开通科创板交易权限之后,无需验资,也无需做知识评测,仅需签署风险揭示书,即可参与北交所交易。未来科创板若降低财务门槛,可以及时“传导”至北交所。还可增加约80%的潜在开户人数,北交所开户数有望向科创板的1000万左右靠拢。

  银河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简化流程后,将有利于壮大北交所投资者队伍,为更多投资者提供配置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机会,有利于科创板活跃投资者参与北交所投资,提高北交所流动性。

  另外,本次投资者适当性优化为下一步投资者适当性改革提供了新思路,资金门槛只是评价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一个维度,本次改革从传统以资产规模为中心,转变为更看重投资经验。本轮改革明确将研究论证结构性优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未来北交所投资者适当性仍有想象空间。

  转板机制提升市场估值

  本轮改革提出,稳妥有序推进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当前北交所正就《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7号——转板》(简称《转板指引》)的修改完善向保荐机构、上市公司等主体征集意见建议,意见征集期限截至9月12日。

  记者了解到,意见征集结束后,北交所将抓紧研究吸收,并会同沪深交易所尽快完善转板协作机制,预计修订后的《转板指引》将很快发布实施,届时,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可启动转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刘力表示,转板机制有利于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与上市公司共成长。转板机制也有助于改善北交所市场流动性,提升北交所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活跃度,为沪深交易所市场提供优质上市公司资源。

  “北交所正处于市场建设初期,尚未形成稳定的估值中枢。”一位长期专注北交所业务的券商人士表示,转板机制的通畅,对提升市场估值水平将起到显著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打开北交所优质上市公司估值提升空间,促进北交所估值水平向科创板和创业板靠拢。

  至于转板机制是否会动摇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基本盘,导致上市公司流失,刘力认为不必过度担心。他指出,一旦转板机制运行畅通,会吸引更多优质中小企业进入北交所上市,填补转板企业留下的空白,而随着北交所自身的发展壮大,企业的转板需求也会减少。

  企业上市路径拓宽

  北交所本次融资端改革从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作出新部署。一是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二是充分发挥新三板持续监管优势和规范培育功能,优化新三板挂牌公司申报北交所上市的辅导备案要求,优化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执行标准。三是探索建立新三板优质公司快捷升级至北交所的制度安排。

  “上市路径更加多元。”一位长期专注北交所业务的券商人士表示,通过引入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制度,优化辅导备案要求,明确连续挂牌满12个月执行标准,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上市路径,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差异化需求,北交所有望快速聚集一批能够支撑市场深度、体现市场优势、具有品牌效应的优质企业。

  刘靖表示,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意味着未来将有一批企业可以直接在北交所IPO,无需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期待后续官方细则落地。

  展望后市,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总经理诸海滨表示,北交所较低的流动性是估值偏低的重要原因,2022年北交所年内平均换手率为207.94%,较科创板和创业板仍有差距。随着此轮改革的深入,低估值、“小巨人”及有转板预期的公司,或存在新一轮重估机会。(记者 程丹)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