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遇调整 理财产品净值受影响
截至11月16日收盘,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收跌0.27%,延续偏弱走势。本周债市遭遇调整,14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84%,信用债单日跌幅24个基点。随着债市波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部分银行下调了短期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货币政策尚未明确转向时,投资者在对预期变化保持谨慎的同时,需关注经济基本面这一根本因素,注重保持投资组合的流动性。
债市震荡调整
截至11月16日收盘,债市延续偏弱走势,10年期国债期货报收100.270元,下跌0.275元,跌幅0.27%;5年期国债期货报收100.925元,下跌0.315元,跌幅0.31%。2年期国债期货报收100.760元,下跌0.230元,跌幅0.23%。
谈及本次债市调整的原因,华创证券固收团队表示,近期债市调整压力主要来自资金等方面。“宽信用”政策落地和生效情况是今年债市交易的核心主线。临近年底,银行等理财机构产品赎回产生抛售压力,机构选择快速降低仓位和久期,这也可能增加债市波动幅度。
该团队也指出,市场行情波动引发的赎回行为,持续时间较短,资产价格稳定之后,会有资金再次入市的修复行情。
理财产品净值变动
银行理财方面,近期债市波动的影响也反映在部分理财产品净值变动上。15日,中银理财发布的《关于调整部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公告》显示,2个月(滚动)、9个月期限的短期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均遭到不同程度下调。
平安理财表示,理财产品净值化后,产品净值无可避免地受到市场影响。就这轮债市调整而言,短期固收类理财产品可能较长期产品受到的影响更大。但拉长时间来看,待债市企稳,理财产品仍具流动性配置价值。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开放式产品占比不断提升,且与固定期限理财产品相比,开放式产品的赎回更加高频和便利,因此在净值波动时,开放式产品的客户赎回行为可能会更加频繁,从而导致产品赎回压力加大。
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22年上半年)》披露的数据,截至6月末,开放式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占理财产品募集总金额的95.56%,同比增加1.66个百分点;存续余额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83.33%,较2021年同期增加4.59个百分点。
也有部分银行理财经理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客户赎回具有一定滞后性,从以往几次债市调整所造成的产品净值下跌情况来看,客户是否直接进行赎回因人而异,多数客户会提高咨询频次或处于观望状态。
“目前大部分购买理财产品的客户都接受了净值化产品的短期收益波动,且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相对较小,若在客户可接受范围之内,赎回压力不会明显增大。”某股份行理财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均衡配置资产
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表示,债市存在继续降杠杆的可能,接下来一段时间,“债市可能处于预期和现实之间的摇摆中”,波动可能有所放大。在货币政策尚未明确转向时,更需关注经济基本面这一根本因素。在债市波动可能放大的阶段,信用债风险可能大于利率债,应注重保持组合的流动性。
11月15日,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人民银行缩量续作8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11月MLF投放量低于预期,但叠加PSL等工具的中长期投放达到11700亿元,高于本月MLF到期量。从操作结构看,人民银行意在维持中长期流动性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以7天期逆回购放量缓解近期资金面的紧张程度。短期来看,本月并非缴税大月,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加量将有助于资金利率企稳,本周资金利率上行幅度或低于历史同期。中长期来看,央行“宽信用”的政策目标较为明确,或对债券收益率存在一定负面影响。
对于理财投资而言,在资管新规之下,理财产品的风险因素更加透明,方便投资者根据风险变化自主决策和选择。多位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可均衡配置资产,短期产品与长期产品灵活搭配,优化资产结构,谨防盲目跟风赎回和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