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卸包袱释风险 券商“抱团”减值真相起底

徐昭 林倩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0年市场火热带动券商自营业务,注册制改革利好投行业务,财富管理转型效果初现,上市券商迎来业绩高速增长,但同时,信用减值损失的身影也屡屡浮现。

  截至4月21日记者发稿时,已有30家上市券商发布了2020年度信用减值损失,合计280.08亿元。若叠加其他10家券商(还未发布年报)2020年前三季度公布的信用减值损失16.6亿元,上市券商公布的信用减值损失总规模将近300亿元,相较于2019年全部上市券商合计196.89亿元的信用减值,同比增长了近50%。

  多家头部券商现大额减值

  在披露信用减值损失的券商中,多家头部券商格外显眼。中信证券排名第一,信用减值损失创三年新高,达到65.81亿元,同比增长247.83%。排名第二的为海通证券,信用减值损失45.86亿元,同比增长61.08%。值得一提的是,海通证券信用减值损失在2019年位居上市券商第一,达到28.47亿元。

  此外,东方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和华泰证券,信用减值损失金额也均超过10亿元。

  从增幅来看,信用减值损失增幅在200%以上的包括中金公司、红塔证券、东方证券、中银证券和中信证券5家券商。其中,中金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增幅最大,从2019年的1.60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9.73亿元。

  大额的信用减值损失导致券商利润受到拖累。以海通证券为例,2020年海通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82.2亿元,同比增长9.6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75亿元,同比增长14.2%。但同时,海通证券全年信用减值损失达45.86亿元,相当于2020年度净利润的42.17%。

  一些中小券商的信用减值损失也不容忽视,国元证券、中原证券、第一创业2020年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4.87亿元、3.45亿元和2.17亿元。

  涉及多项业务

  从各家券商的年报内容来看,信用减值损失主要涉及融资租赁、融出资金、股票质押等业务,尤其是2020年叠加疫情对部分行业的影响,导致减值有所增加,根据会计准则,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减值。

  对于信用减值损失具体“踩雷”哪些金融资产,多数券商并没有详细列出,仅披露了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其他贷款和应收款项等名目。以海通证券为例,2020年信用减值损失占据“大头”的是应收融资租赁款和融出资金两部分。

  而从重大诉讼、仲裁事项中可以看出,2020年海通证券及其子公司因股票质押业务、两融业务涉及到5起诉讼,涉及到的上市公司有恺英网络、红太阳、吉药控股。中信证券涉及重大诉讼纠纷中,涉及的上市公司包括*ST欧浦、*ST康德、东方园林等。国元证券披露,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主要为华业资本和黄河旋风股票质押项目计提的违约资产减值准备。

  针对巨额信用减值损失,海通证券董事长周杰此前在2020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信用减值损失计提主要是融资租赁、融出资金、股票质押等业务,2020年上述业务规模增加叠加疫情对部分行业的影响,导致减值有所增加。公司根据会计准则,运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审慎计提减值,信用减值并不代表最终实际损失。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表示,部分券商出现信用减值同比增长的情况,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随着退市新规发布,部分个股面临一定的退市风险,同时股价出现一定幅度下跌,券商选择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减值,进而出现计提信用减值的情况。二是2018年以来部分股票质押式回购出现违约等风险,部分券商选择通过清收、诉讼等方式弥补损失,但仍存在诉讼未果的情况,这是直接导致券商计提减值损失的主要原因。

  为何扎堆计提

  “目前计提对券商利润的影响不大。”陈梦洁指出,由于2020年市场整体表现较好,市场活跃度和成交量明显上了一个台阶,连续两年的优异表现使得券商的业绩表现非常优秀。因此整体来看,虽然部分券商存在计提减值的情况,但相对于整体业绩占比较小,对利润影响不大。此外,券商在当下时点选择进行坏账清洗,也有利于为后续轻装上阵做铺垫,后续的业绩表现值得期待。

  对于券商逐年攀升的信用减值损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若山认为,券商的融资融券等创新性业务可能更多会涉及到计提。在受市场影响比较大的情况下,投资者无力补仓,不能交纳保证金,而且还没有到清算的时候,券商就要预估一些信用减值损失。李若山表示:“这几年券商计提数额增加,也是受到会计准则变化影响。原来没有信用减值损失这一部分的,后来会计准则发生变化,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预期信用损失应通过‘信用减值损失’科目核算,不再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

  在券商的创新性业务中,股票质押业务尤其受到市场关注。针对券商目前股票质押业务状况,华中某中型券商从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股票质押风险已经不大,之前出现违约的存续项目已经减值得相对充分了,风险得到充分缓释,后续对券商的业绩和利润的影响已非常小。特别是2018年股权质押新规实施以来,券商股票质押新增业务规模已经不多,各家券商对新增业务开展也较审慎,这进一步降低了股票质押业务风险。

  某头部券商合规人士王明(化名)指出,近两年来,监管层积极发布相关政策,支持防范化解上市公司股东股票质押风险。如交易所此前发布了通知,放宽股票质押式回购违约处置涉及的协议转让办理要求。

  今年3月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人民法院冻结上市公司质押股票工作的意见,针对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质押股票超标的额冻结、被冻结股票披露信息不完整以及质权人无法自行变价等突出问题,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王明认为,这些都将使已冻结质押股票的变价方式尽可能回归到市场化运行规则上来,最大限度降低执行措施对质押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