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出让频现 中小券商谋求差异化发展
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青岛国信”)日前宣布终止收购国融证券。而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多家中小券商控股权发生流转。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未来券商间的并购重组和自身股权变更将依然频繁,券业“马太效应”或趋于明显,这也是行业不断洗牌、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中小券商,结合自身特点,实现精细化管理,探寻差异化发展方向或是优选之路。
多家中小券商出让股权
日前,青岛国信发布关于终止收购国融证券的公告称,鉴于本次交易的先决条件未能成就,本次收购终止。青岛国信表示,本次终止不会对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此前2021年4月,青岛国信公告称拟作价68.4亿元获得国融证券控股权。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包括新时代证券、华融证券、金元证券、网信证券、九州证券、德邦证券、民生证券、大同证券等在内的中小券商股权都曾面临出让。
2021年9月16日,新时代证券的98.24%股权于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出售,转让底价为131.35亿元。同年9月底、10月初,西部证券联合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京金控”)、东兴证券联手中国诚通分别表示有意受让新时代证券挂牌股权。但随后西部证券、东兴证券相继退出收购。2021年12月,中国诚通宣布收购新时代证券98.24%股权。
2021年9月,中国华融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清仓自己所持有的华融证券71.99%股权。2021年12月初,中国华融于北京产权交易所挂出信息,转让华融证券71.99%股权,挂牌价格为109.33亿元。
2021年7月,民生证券的大股东泛海控股披露了向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武汉金控”)转让民生证券不低于20%股份的计划,如果交易完成,民生证券第一大股东将变为武汉金控。但这笔交易在官宣不到两个月之后,便正式告吹。
行业高质量发展必经之路
“未来券商间的并购重组和自身股权变更将依然比较频繁,这也是行业不断洗牌、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说。
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看来,中小券商股权变动频繁的原因多样。例如,控股股东状况发生变化,实际控制人或应监管要求下、或在自身财务需求下,主动转让或减持所持有的中小券商股权;部分机构或集团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需要券商牌照,从而产生对券商股权的收购活动。
受访专家认为,中小券商股权频频出让,也一定程度上是券业“马太效应”加剧的体现。
在陈雳看来,当前随着头部券商的净资本以及业务实力通过各种补充资金流动性的方式得到大增,行业“马太效应”明显。
“股权出让现象频发也意味着券商行业竞争激烈,部分中小券商难以实现丰厚的盈利。”田利辉直言。
差异化发展料成破局方向
券业“马太效应”加剧,股权出让现象频发,中小券商如何破局?
“规模、品牌、人才和组织效率是券商竞争力所在。多数中小券商由于规模不济,竞争中可能处于下风。”田利辉称,“倘若有的中小券商能够推进精细化管理,实现特色化运营,从而聚集专业人才,推动创新发展,也可以实现逆袭。”
对于全面注册制预期下中小券商的发展,田利辉强调两个要点:一是结合自身特点,苦练内功;二是聚焦细分市场,形成专业品牌。
陈雳也认为,对于中小券商而言,应当越来越注重自身能够掌握的一些特色领域,尤其是在投研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中小券商的优势在于细分领域的专业能力与局部资源,可以补充大型券商的功能缺失,填补市场需求的空白区域。”某中型券商相关人士称,“中小券商可以加强与当地企业合作,提升本地化服务水平,从而培育自身差异化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