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国金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冉云:树立行业荣辱观 建立声誉约束机制

徐昭 林倩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知荣明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针对近期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树立证券行业荣辱观的倡议书》,国金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冉云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认为,《倡议书》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立足新时代新要求,激发了证券行业的文化创新活力,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在冉云看来,《倡议书》从行业实际出发,在遵循资本市场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从守法合规、诚实守信、专业精进、审慎稳健、长期理念、勤勉尽责、廉洁自律、珍惜声誉、服务实体、金融报国等方面,提出“十个坚持”和“十个反对”,引导证券从业人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证券行业荣辱观,促进行业从业人员形成明是非、辨善恶、知廉耻、有责任的高尚价值追求,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环境。

  提升金融报国使命感

  “树立行业荣辱观,首先要提升金融报国的使命感。”冉云感慨说,作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证券公司应当坚持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报国理念,坚持服务实体,反对脱实向虚。

  长期以来,国金证券以投行业务为抓手,坚持股债并举,聚焦、深耕细分行业领域的差异化策略显现成效。近年来,公司在首次公开募股(IPO)、债券、再融资方面不断巩固提升行业地位。在全面注册制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公司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通过专业的金融服务,覆盖支持了不同类型企业、不同规模企业以及不同创新层次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为有效服务实体经济作出了贡献。

  同时,国金证券压实“看门人”责任,审慎执业,认真履行核查验证、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在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证券公司的金融报国还体现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冉云表示,近年来,国金证券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乡村振兴活动,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乡村振兴的金融供给,完善乡村振兴的金融基础设施,加速推进乡村振兴债券融资服务,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乡村经济的腾飞。

  “今后,国金证券将继续强化大局意识,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挥证券行业专业优势,全身心投入到金融报国、金融为民的宏大实践中。”冉云强调。

  加强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

  冉云表示,树立行业荣辱观,还要提高维护行业声誉的责任感。声誉作为证券公司长期培育积累的无形资产,不仅是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也是确保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战略资源,更是事关整个证券行业的品牌和形象。加强证券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和声誉资本建设,对于推动建立行业声誉约束机制,维护行业形象和市场稳定,营造行业发展良好生态,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金证券坚持廉洁自律、珍惜声誉,反对拜金享乐、损害形象,近年来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声誉风险管理工作和廉洁从业文化建设工作。”冉云指出,在声誉风险管理方面,公司主动有效地识别、评估、控制、监测、应对声誉风险,形成公司声誉约束,提升员工声誉意识,自觉抵制损害行业形象的行为。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公司建立健全廉洁从业内部控制制度,制定有效的事前防范体系、事中管控措施和事后追责的长效机制,通过培训宣导,提升员工的廉洁从业意识和职业操守。

  冉云强调,国金证券未来将持续优化声誉风险管理和廉洁文化建设,助力行业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所谓“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

  增强行业文化建设的荣誉感

  树立行业荣辱观,也要增强行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冉云认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建设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

  “《倡议书》的发布恰逢其时,而且十分必要。”冉云表示,《倡议书》旗帜鲜明地倡导行业荣辱观,引领行业思想道德建设,为更好推进证券行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在国金证券内部,企业文化实践蔚然成风,“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理念日益深入人心。2022年11月,中共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正式成立,党建引领作用愈加明显,党建与行业文化建设同向发力、深度融合、互融互促。

  冉云强调,国金证券将积极落实和践行行业荣辱观,把学习《倡议书》纳入全年文化建设重点工作安排,通过开展全员宣贯学习、系列党课、主题征文活动、负面案例警示教育和正面典型宣传等多种方式,加强员工对于行业荣辱观的认识和理解,让“十个坚持”和“十个反对”在全体员工中深入人心,成为大家自觉遵循和践行的共同准则。

  展望未来,冉云表示,在开启“十四五”建设、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发展阶段,国金证券将知荣明耻,踔厉奋发,坚守金融报国初心,助力行业发展行稳致远。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