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16万平仓储备战“双十一” 酒仙网全国调度中心投入使用

中国资本证券网

  

  “今年双11酒仙网将更加从容应对。目前全国6大仓储中心总面积达16万平米,为去年的3倍。4万平米的天津仓储中心全国调度中心也将于11月9日双11前夕在天津启动,酒仙网日订单处理能力将大幅提升,并有望达到去年同期的十倍。”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表示。

  10月30日消息,酒仙网投入数亿元建设的酒仙网天津仓储中心今日即将投入使用。据悉,酒仙网天津仓储中心将与北京亦庄仓储中心联动构建华北仓储枢纽,辐射华北及周边地区。继天津之后,酒仙网今年年底还将在成都、沈阳两地启用西南、东北仓储中心,至此,酒仙网今年底将完成全国八大仓储运营中心的布局。

  “拓展全国仓储布局是酒仙网2013年的战略目标。”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表示。

  截止目前,包括天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太原在内,酒仙网在全国已拥有6大仓储中心,仓储总面积达16万平米,是去年同期的3倍。加上年底即将投入使用的沈阳、成都两大仓储中心,酒仙网全国仓储面积将达20万平米。从而可以更好的实现就近送货,提升运营效率和购物体验。

  

 

  据酒仙网副总裁陶春伟介绍,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20个核心城市酒仙网可实现次日到达,200个以上的重点城市可三天内到达,全国范围内实现5天内到达。包括华北仓储物流中心、以及年度将投入使用的沈阳、成都等八大仓储中心,正是为了提升从仓储和物流配送能力而建设的,目前酒仙网还在筹划到2015年所有省会城市都建有仓储中心。

  “此次落子天津,布局酒仙网华北物流中心,是我们多方综合考虑的结果。”陶春伟表示。酒仙网华北物流中心选址天津武清区,主要是考虑到其独特的区域地理位置。武清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京滨综合发展主轴中间位置,背靠北京,面向天津和滨海新区,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便于承接京、津、冀乃至环渤海经济圈现代服务业的辐射。

  在现代物流业方面,武清建成了北方最大的工业原材料集散地华北城和环渤海物流中心。同时,这里也是全国电子商务企业聚焦度最高的地区,亚马逊、阿里巴巴、苏宁易购、当当网、国美等纷纷在武清落地大型仓储物流中心。酒仙网在天猫、亚马逊等平台的旗舰店和直供酒,将与这些平台商实现无缝对接。

  酒仙网天津仓储中心,距离天津市区仅10分钟路程,到酒仙网北京亦庄仓储中心也不过30分钟路程。陶春伟介绍,天津仓储中心总面积达4万平米,加上目前北京仓储中心的2万平米,酒仙网华北仓储物流中心将达6万平米的规模。凭借超大规模的仓储容量,天津仓储中心将更多的承担“囤货”和全国调度作用,这将大大提升酒仙网的库存备货能力。

  据悉,酒仙网今年投入5亿元的备货迎战“双十一”,是去年的5倍之多。这对仓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春伟称,酒仙网北京亦庄仓储中心目前已经趋于饱和。在北京与天津仓库的联动中,除了分担原北京仓储中心的发货外,天津仓储中心将更多的承担库存的作用,以保证北京仓储中心有更大的腾挪空间来保证发货。举个例子,天津仓储中心投入使用用,北京仓储中心可以腾出至少30%的面积用于自动化分拣、打包系统。而天津仓储中心因为距离较近,可以及时的调货、补货。北京和天津两地仓储中心的联动,可以提升发货效率至少30%以上。

  酒仙网逆袭取得爆发式增长

  在酒类调整期,酒仙网逆势,取得了令人耀眼的业绩。

  来自酒仙网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酒仙网业绩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三倍。“继今年7月酒仙网与贵州茅台战略合作以来,茅台的销售也增长速度特别快,在中秋节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基本上每天都可以一吨茅台。而在8月12日开始的四周年庆活动中,酒仙网为期一个月的时间内共销售了一千多万瓶酒,折算下来是5千吨酒,相当于一个小酒厂一年的产量。”郝鸿峰称。

  酒仙网爆发式的发展,对仓储物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刚进入9月,我们几条包装配送线就已经全部启动,‘双十一’的客流会更多,我很担心到时候货发不过来,降低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酒仙网董事长郝鸿峰说,这个时候面临的不是如何过寒冬,而是如何解决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提升购物体验和配送服务。

  业绩猛增的背后,是源于酒仙网从今年开始的平台化整合,今年以来,酒仙网和白酒企业、大商的合作不断被报道,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这样的行业巨头赫然在列;与此同时,红酒分站上线、啤酒分站上线,让酒仙网成为集白酒、洋酒、红酒、啤酒、黄酒于一体的酒类全品类销售平台;但是酒仙网还没闲着,7月17日,达成与京东的合作,酒仙网合作的百余家白酒品牌同时入住京东商城,跨平台合作拉开序幕。

  业内人士预测,2013年酒类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总额将达到60亿元,规模相当于一个准一线白酒企业的销售规模。在行业处于深度调整的阶段,酒类电子商务渠道销售的快速增长,或许正是白酒大众消费潜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