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重金属污染至深的衡阳市水口山工业园康家溪及遗留矿区。 本报记者 郭力方 摄
湘江,这条贯穿湖南省全境的“母亲河”,自上个世纪以来一直饱受沿江兴起的重工业带来的重金属污染所侵扰。尽管旷日持久的“排毒”战已持续20多年,然而,专家的定性仍为“积重难返”。
目前,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据湖南省环保厅测算,治理要达到预期效果,总投入须超过4000亿元。这场本应成为环保行业近年来颇值得期待的战役,却仍然受到缺钱、缺技术等多重掣肘。
这或许也是当前国内环保行业整体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同时也在提醒近期对重金属污染治理蠢蠢欲动的投资者,这一板块风景或暂未“独好”。
治理仍处于初步阶段
43岁的刘帅站在衡阳市水口山工业区郊外的康家溪边,泛着白沫的汩汩绿水让他忧心忡忡。据他介绍,河水泛绿是因为在这条河的上下游过去多年都在经受周边数十家冶金和化工企业每天上百万吨污水的毒害。身为湖南省人大环资委督察处处长的刘帅,几乎年年都要到此调研。尽管近年来当地政府也在花力气治理,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由多家机构2011年联合出具的检测报告显示,康家溪入湘江口的水质,包括镉、铅、锰等重金属以及氨氮均严重超标,其中镉元素超标近20倍。而来自附近一家大型冶炼厂排污口的水质监测数据则显示,该厂直排河中的重金属废水中多种元素更是超标上百倍。临江的青年村村民普遍反映,这条河多年前曾是人畜饮用及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而今,日渐发绿的河水让他们唯恐避之不及,村民要喝水只能到水口山镇上去买桶装矿泉水。临江的上百亩农田也因为土壤受重金属浸染以及灌溉水污染而逐渐荒弃。
事实上,康家溪只是绵延数百公里的湘江一个支流,沿江而下,上百条河流有着各自不同的名字,却都“身患”同样的重金属污染恶疾。上述报告披露,在湘江6个主要支流断面和5个干流污水排放口所作的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包括镉、铬、砷、锌和铅等最“毒”重金属元素均严重超标,其流域普遍属劣五类水质,与居民饮用水要求的三类水质相差甚远。其严峻的现实可从频现报端的“每天30万吨污水直排浏阳河”、“湘江流域聚集多个癌症村”等字眼中窥见一斑。
湖南省有色冶炼工业曾一度是全省的经济支柱,而湘江重金属污染问题也由来已久。上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由于频繁爆发的污染事故逐渐引起政府的重视,湘江流域的重金属污染治理逐步开始启动。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让湘江成为全国首个从国家层面主导的重金属治理“试验田”。
按照《方案》,“十二五”期间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思路是“源头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即以涉重企业淘汰升级为基础,重点开展工业污染源控制项目。《方案》规划的项目为927个,总投资595亿元,计划到“十二五”末,湘江流域内涉重金属企业数量和重金属排放量比2008年减少50%。
湖南省环保厅法宣处处长陈战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现阶段湘江重金属治理的核心任务是污染源控制,而进入“十三五”以后,重心才会转到真正大面积开展已污染流域及土壤的生态恢复。根据湖南省环保厅保守估计,整个治污工作持续下来将耗资40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