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信息优势从事内幕交易,一直以来都是证监会重点打击的证券市场违法行为。
7月7日,新一批证监稽查执法专项行动案件的公开让不少涉及内幕信息种类更多,交易手法更复杂、涉案主体更广的案件走入公众视野。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由证监会公布的内幕交易行政处罚案件不少于60余起,而证监会此前公开有关海润光伏(如今的*ST海润,600401.SH)的内幕交易案,便是其中上市公司大股东、高管通过内幕交易进行避损的典型案例。
记者经过多方调查获悉,涉及此案的部分紫金电子、九润管业等海润光伏大股东曾通过控制多个“影子账户”进行间接的内幕交易,还曾在证监会调查期间拒不配合;然而这一切并未成为证监稽查人员的办案阻碍。
最终,稽查人员通过突破其他内幕交易人士、反复走访调查、协调有关线索搜集各个击破,最终完成了对相关涉案者内幕交易的违法认定。
巨亏披露前的“大逃离”
2015年1月末,海润光伏披露《2014年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当年业绩亏损较前三季度的6000余万将增至8亿元。这一令市场瞠目的预亏变动,成为了后来此案的导火索。
不久后,海润光伏收到了来自上交所的问询和异常交易报送,而证监部门也随即展开了对海润光伏的调查。
“和许多案子一样,这个案子最早是交易所报送过来的,然后证监会稽查执法部门就介入了调查。”一位接近此案的知情人士透露。“整个调查周期持续了2-3个月。”
随着稽查人员的深入调查,案件的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
2014年年底,为了降低次年的扭亏压力,海润光伏董事长杨怀进、董秘周宜可、常务副总张永欣等多名海润光伏高管达成共识:由于2014年无法扭亏,在财务允许范围内多确认亏损。
在此期间,杨怀进将亏损信息向前两大股东江苏紫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紫金电子”)和江阴市九润管业有限公司(下称“九润管业”)泄露,并建议实施高送转为大股东、高管避损减持提供“窗口”。
2015年1月23日,公司前三大股东紫金电子、九润管业、YANG HUAIJIN(杨怀进)提议高送转后,海润光伏一度涨停至10.31元/股,而在此之前,前三大股东和多名公司高管的“大逃离”式的避损式减持就已疯狂展开。
2014年12月底,高管杨怀进、周宜可、张永欣就分别通过大宗交易减持250万股、54万股、562.91股;次年1月,第一大股东紫金电子通过大宗交易先后共减持1.24亿股,自然人任向东旗下的九润管业则通过大宗交易和连续交易减持1.57亿股,成功避损超过6000万元。
此前,任向东还曾指挥其妹任某某将其家族企业润达轴承、爱纳基所持有的130.19万股和1110.43万股海润光伏进行抛售。
值得一提的是,内幕交易行为往往也未必能够达到目标损益,除任向东通过过桥等方法成功避损六千余万元以外,多名高管的减持并未实现成功避损。
业内人士指出,和常见的获利型内幕交易相比,处于避损动机的海润光伏案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避损型的内幕交易直观上不如获利型恶劣,但实际避损后留下承受损失的就是其他中小投资者,严重损害了市场公平。”负责此案的稽查人员告诉记者,“好比上市公司是一艘行进中的船,船长和船上的有钱人提前发现冰山,而他们做的不是尽力拯救船只而是选择逃跑,可想这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必须坚决予以打击。”
值得一提的是,海润光伏案并非是该类案件的唯一代表。早在2013年,证监会就曾针对该类内幕交易进行查办。彼时,创业板公司向日葵(300111.SZ)多名高管因业绩亏损信息发布前集体“精准”减持而遭到证监会的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