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银亿股份(000981.SZ)披露,宁波开投分别从银亿控股、银亿股份的实控人熊续强之子熊基凯手中受让所持共5.13%股份。熊氏父子合计持有银亿股份78.7%股份。上述股权变更手续完成后,银亿股份第一大股东将由此前的银亿控股,变更为宁波圣洲。
此次股份转让,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公司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减缓债务风险。此前,恒盛、中弘在爆出债务危机之后,均有此类“债转股”举动。银亿股份相关人士表示,这次第一大控股公司内部股权的变更,并未导致银亿股份实际控制人的变化,也不会对上市公司日常运营产生重大影响。公司的实控人,仍是熊续强。
相比恒盛地产、中弘股份,银亿股份的资产重组之路或许更为顺利。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多元化业务沉淀了过多资金,是导致银亿股份债务违约的主要原因,此外,非房地产业务拖累了房地产板块业务。据其透露,目前银亿股份各地分公司正在做回撤(包括裁员、卖项目),进行战略收缩。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指出,中弘股份与银亿股份的相同之处在于,这两家企业在过去两年地产销售高速发展周期内没有获得长远发展,却去开发其他多元业务,进而拖累主业,最终只能卖项目卖股分求生,短期内对于改善财务状况是利好的,但企业后续融资也会面临压力。
纾缓债务风险
2018年年底,银亿股份发生3亿债务违约,增加了投资人对其还债能力的担忧。出于资金安全考虑,投资人迅速做出加速兑付债券的要求。而近期银亿股份陷入的违约危机,恰恰是因投资人提前赎回所引发。
去年12月24日晚银亿股份披露,公司名为“15银亿01”的债券未能如期足额兑付,涉及金额约3亿元。这笔于2015年发行、为期五年的债券,投资人于2018年年底行使提前赎回权利。随后有媒体披露,银亿股份因当期拿不出足够资金,导致这笔3亿元的债券违约。
1月9日,银亿股份公告披露,公司分别收到了上海上正律师事务所发来的关于“16银亿05”债券及“16银亿07”债券两份法律意见书。这两份意见书的主要内容是,债券持有人经会议表决,向银亿股份提出对“15银亿01”未出售部分债券及“16银亿04”、“16银亿05”和“16银亿07”全部债券加速到期的要求。银亿股份未来还需要应对新的偿债压力。
“15银亿01”由银亿股份于2015年12月24日发行,发行量为3亿元,债券期限为5年,第三年附有回售权。债券票面为7.28%,第四年起发行人选择上调票面150BP至8.78%,“挽留”投资人的意图十分明显。
实际上,银亿股份于2018年12月24日公告表示,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拟通过加快应收账款回款、处置部分子公司股权及资产等方式继续为公司债兑付筹集资金,争取短期内尽快确定资金到位时间。一旦确定相关信息将及时公告。此外,公司未偿债期间,将不向股东分配利润、暂缓重大对外投资、收购兼并等资本性支出项目、调减或停发董事和高管公司及奖金、主要负责人不得调离。
银亿股份已开始通过处置资产和引入外部股东来化解危机。2018年9月,银亿股份签订协议,拟作价2.07亿元投资转让控股子公司上海银月置业有限公司51%股权。 银亿股份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银亿控股及熊基凯在2018年12月7日与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宁波开投)签署《转让协议》,前者将向宁波开投合计转让银亿股份5.13%的股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与宁波开投之间的交易,并非为了偿还此前逾期的“15银亿01”债券。上述人士称,银亿股份拟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偿还宁波开投的借款本金及利息,减轻上市公司未来的偿债压力。
不过,根据中证登深圳分公司提供的债券回售申报数据,“15银亿01”的申报数量达到近300万张,回售金额约为3.22亿元(包含利息),剩余托管量只有2670张。也就是说,有99.91%的债券持有人选择了按照100元的面值回售本期债券。
实际上,市场对“15银亿01”的违约早有预期。2018年11月26日至本次违约公告之前,“15银亿01”的评级机构中诚信已经先后两次下调公司主体和债项评级,并列入可能降级的观察名单。
在12月上旬调整评级时,中诚信证评给出的主要理由有三点:一是公司子公司2018年11月未能按时归还一笔1.8亿元的贷款本息且公司未能履行担保责任;
二是控股股东所持公司股份存在被动减持风险。截至2018年12月6日,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拟被违约处置的股份占公司总股份的10.17%,在未来约定期限内可能存在被处置的风险。三是盈利和偿债能力大幅减弱。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62亿元,同比减少25.03%,归属于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7亿元,同比减少 67.99%。截至2018年9月末,公司货币资金为12.27亿元,同比减少70.35%,债务偿付保障能力较弱。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银亿股份对此已展开了紧急应对措施。除了应投资人请求,对债券提供增信等措施,同时也准备召集投资人进行磋商,希望投资人可以对几笔债券的加速到期的要求暂缓。
多元化不畅
实际上,在银亿股份全部违约债券中,房地产行业债券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成立于1994年的银亿股份,主营业务为房地产,2012年借壳ST兰光上市。2016年银亿股份开启多元化转型之路,斥资近百亿收购了全球第二大独立生产气体发生器生产商美国ARC集团,和全球知名的汽车自动变速器制造商比利时邦奇集团,进军汽车制造业。
对于发生债券违约的深层次原因,银亿股份方面也坦承,多元化道路不顺畅影响了房地产主业的发展,2016年前后,银亿股份加大了向汽车零配件领域进军的力度,并提出“地产+高端科技”双轮驱动战略。然而在展开该战略后,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
银亿股份2016年提出扩张战略时,市场融资环境相对宽松。银亿股份借助市场大势在科技领域展开了规模较大的扩张。然而2018年在去杠杆的背景下,转型中的银亿股份处境艰难。
金融去杠杆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影响,表现在中小房企资金风险增加。对银亿股份而言,其汽车零配件生产线有一些还处于前期投入过程中,产能较有限,加之去年整体市场环境不佳,影响了这一领域的营收。而投资人一旦集中要求提前兑付,可能会使银亿股份的科技项目的投资前景变得模糊。
上述知情人士还表示,公司在债务危机的情况下,将暂停在科技领域的扩张及收购,直到公司经营状况及市场环境好转,再考虑重启。
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持续收紧,与此同时,房企的偿债高峰到来,市场对于房地产行业债务问题高度关注。目前来看,行业债券违约主要集中于非主流的中小规模房企,个别大企业也高息发债缓解债务危机。
银亿股份的危机并非个案。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真正转型成功的房企不多。比如恒盛地产转型能源、华业资本(2.740, 0.08, 3.01%)转型供应链金融、万达多元化等,均遭遇了滑铁卢。在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不确定性时,房企贸然进入某个全新领域,经营风险显然要远大于行业老兵。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则认为,房地产行业本身虽然面临资金情况恶化、土地成本上升以及去化速度下降等困难,但是行业整体融资难度依然不大,整体盈利能力仍强于其他行业。
据Wind数据,目前国内房地产行业债券存续规模为2311只,余额约为2.30万亿元,约在全部信用债中占比6%。
截至2018年12月24日,出现兑付违约的债券总共116只,总额1149.01亿元,与2016年的历史高点相比达到2倍以上的增长。其中,来自房地产行业的违约债券共4只,包括中弘股份的16弘债02、03和17华业资本CP001,以及最新违约的15银亿01。这4只债券都是今年四季度发生的违约。
责任编辑:高艳云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