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工程:依靠航天技术打造“清洁煤”产业链
“疫情期间,出差在外,您辛苦了!……这个春天,仿佛来得特别晚。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开春就给全球经济踩下了暂停键,打乱了无数公司在这一年的经营节奏。”5月19日,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天工程”)一封题为《奔走在春日的阳光下》致员工的信,刷屏朋友圈,网友为其点赞。
一边是疫情防控,一边是任务指标。因疫情防控政策,为了方便及时与项目现场沟通,公司副总经理朱玉营带领市场部四位同事,踏上了出差连轴转的路途,以兰州分公司为工作根据地,奔走于多个项目现场之间。正是这样一群航天工程人,他们克服疫情的不利影响,陆续加入复工复产大军之中。
在建项目陆续复工
不仅是航天工程的员工在甘肃兰州复工复产,4月27日公司承建的广西华谊项目气化炉也传来捷报:气化炉一次吊装成功。“此次吊装采用1000吨级吊车,气化炉的吊装成功标志着华谊项目全面进入安装阶段。”公司负责人表示。
广西华谊项目位于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化产业园,采用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T-L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框架内配置5套2000吨级航天炉(DN3800×70/(70+5)×20281),产气量64.4万Nm3/h(CO+H2),年操作8000小时,弹性负荷50%-110%,磨煤岛设计最大负荷140%。
该项目于2019年3月22日开工建设,占地约1230亩,总投资约121亿元。该项目以煤炭为原料,生产100万吨/年甲醇、20万吨/年乙二醇、50万吨/年醋酸;由空分装置、煤气化装置、CO变换装置、净化装置、合成气分离装置、硫回收装置、甲醇合成精馏装置、乙二醇装置、醋酸装置等工艺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组成。
航天工程主营业务是以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为核心,专业从事煤气化技术及关键设备的研发、工程设计、技术服务、设备成套供应及工程总承包。公司目前已正常复工,各地在建项目陆续复工。
肩负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
4月16日,公司气化炉的辐射废锅内件出厂,该炉型为目前世界最大级别的粉煤气化炉。
这是公司承担的科技部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专项“大规模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开发及示范”项目的日投煤3500吨气化炉。
“日投煤量3500吨气化炉,是航天工程公司为大规模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开发及示范项目设计研发的超大型粉煤气化炉。”公司总工程师丁建平表示,该炉型优化了炉内反应和流场调控,有效保证了气化性能,并开发了半废锅+水激冷技术。该炉型具有产量更大、技术指标更优、一次性投资更省、运行成本更低、环保水平更高等优势,代表着现代煤化工最先进的煤气化技术水平。
据公司介绍,在研发过程中,还进一步优化了合成气除尘、渣水闪蒸等工艺流程,提高了气化装置的安全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使其具有气化效率高、技术指标先进,废水排放量低等优点。
公司充分利用航天系统工程、结构设计、高压高低温传热、流体动力、控制技术以及高效燃烧等领域取得的军用技术成果,向民用产业转化和延伸,成功研制了气化炉燃烧器、气化炉内件及特种阀门等系列关键设备,实现航天煤气化技术成套设备的国产化率达100%。
公司负责人表示,在十多年发展中,航天工程把创新驱动摆在核心位置,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其气化炉、燃烧器、特种阀等核心技术产品,实现了粉煤气化专利专有设备的标准化、系列化和大型化,满足了传统煤化工技术升级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化发展需求。
“航天炉”实现“清洁煤”
公司依托航天技术自主研发的航天炉让“褐煤”变“绿煤”,实现了煤炭的清洁利用。
航天工程将中国航天在运载火箭研制、生产和试验方面积累的技术优势应用于煤炭洁净高效利用领域,形成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
2019年,公司有2个项目3台气化炉相继开车成功,分别是山东联盟化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项目2台航天炉和渤化永利化工煤气化优化项目1台2000吨级航天炉。目前公司“航天炉”累计签约超过100台,其中61台投入运行,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所有装置均实现安全、长周期、稳定运行。
公司在2019年完成专利申请44项,获得专利授权16项。公司研制的专利专有设备性能及可靠性均可超过国外进口设备,保证了“整套装置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公司坚持创新引领,按计划顺利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规模干煤粉气流床气化技术开发及示范”,项目顺利完成中期计划并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项目中期检查。
与此同时,公司也是行业唯一的粉煤气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可实现研究成果的工业化实验,提高技术工业应用的可靠性。公司被认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公司还参与制定颁布包括《气流床气化用原料煤技术条件》在内的4项国家标准,还与环评中心合作建立环保实验室,参与制定煤化工环保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