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吉林碳谷深耕碳纤维领域

吴勇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吉林碳谷冲刺精选层日前被首轮问询,涉及公司核心竞争力、毛利率、研发投入、同业竞争等方面问题。

  此次公司拟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不超过2500万股,募集资金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产品应用领域广泛

  招股书显示,吉林碳谷专注于聚丙烯腈基碳纤维原丝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吉林碳谷介绍,公司在国内首家采用三元水相悬浮聚合两步法生产碳纤维聚合物,DMAC为溶剂湿法生产碳纤维原丝。公司碳纤维原丝整体规模、研制、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在国内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据了解,碳纤维是一种丝状碳素材料,由有机纤维经碳化以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耐高低温、耐腐蚀等优异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交通、能源等领域。

  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碳纤维产业高速发展。数据显示,2008年-2019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从0.8万吨增加到3.8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5.22%。2019年我国碳纤维需求量占全球总需求量的36%,预计到2025年我国碳纤维需求总量将达到11.9万吨。

  前期国内碳纤维的需求主要通过进口来满足。随着国内碳纤维企业技术研发水平的提高,逐步实现了进口替代。2019年,中国碳纤维理论产能为2.69万吨,较2018年增长0.37%。2020年,中国碳纤维产能预计能达到3万吨左右。

  受益行业高景气度,2018年至2020年(报告期),吉林碳谷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8亿元、10.63亿元、11.02亿元。2018年-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7594.11万元、1652.97万元,2020年扭亏为盈,实现归母净利润1441.47万元。

  突破技术封锁

  业内人士认为,碳纤维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轻量化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国防安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由于碳纤维用途的敏感性,发达国家对我国国内碳纤维行业进行严格的技术封锁,包括限制高端进口设备等。

  吉林碳谷表示,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突破国际技术垄断,逐步实现了小丝束系列产品和大丝束系列产品的稳定大规模生产,逐步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认可,市场需求逐步扩大。

  公司专注于攻关小丝束碳纤维原丝技术,成功实现了军工级别的1K、3K、6K等小丝束产品的研发,该类产品碳化后可实现T400。在此技术基础上,公司继续研发了12K/S类中小丝束碳纤维原丝产品,于2016年、2017年逐步实现了12K/S的产业化稳定生产,碳化后可部分达到T700。据吉林碳谷介绍,在掌握小丝束碳纤维原丝技术的基础上,于2016年下半年开始研发大丝束碳纤维原丝,已于2018年实现了24K、25K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于2019年实现了48K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产品碳化后可达到T400水平。目前,公司正在研发实现50K产品的产业化。

  吉林碳谷指出,碳纤维属于高度集中型市场,复杂的工艺流程、高额研发投入及很长的研发、产业化周期,使得国际上真正具有研发和生产能力的公司屈指可数。

  公告显示,公司主要生产碳纤维原丝产品,相对于国外先进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商的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国内碳纤维产业化技术人员、生产工艺和设备装置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产品竞争力受关注

  在首轮问询中,全国股转公司关注吉林碳谷的产品核心竞争力。招股书显示,全球大丝束碳纤维市场基本被美国Zoltek和德国SGL两家公司控制,Zoltek全球产能占比49%,德国SGL全球产能占比33%。

  监管机构要求吉林碳谷量化分析公司与美国Zoltek和德国SGL两家公司的产品在经营情况、市场地位、技术实力、衡量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业务数据等方面的比较情况,分析实现进口替代的技术难度,充分披露公司实现进口替代的程度和依据,说明是否具备与国际知名巨头在同类产品竞争的实力。

  对此,吉林碳谷回复称,美国Zoltek(2013年被日本东丽收购)发展碳纤维较早,属于国际化大厂,通过并购取得了较高的产能,且在碳纤维全产业链均有布局,其规模远大于吉林碳谷。SGL也是碳纤维国际大厂,碳纤维行业模块包括从碳纤维到制品到复合材料全产业链。SGL的业务规模也远大于吉林碳谷。报告期内,吉林碳谷大丝束原丝技术取得突破,得到了客户认可,主营业务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5.92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91.35%。

  吉林碳谷表示,通过公开资料查询、与行业人员交流,公司没有发现国际碳纤维巨头向国内批量出口碳纤维原丝的情况。国际碳纤维巨头主要向国内出口碳纤维。根据广州赛奥统计,2019年全年国内碳纤维消耗量为3.8万吨左右。其中,1.2万吨为国产,2.6万吨为进口。换算成碳纤维原丝,2019年国产碳纤维原丝共消耗约2.5万吨,2019年公司销售原丝为1.17万吨,占比在50%左右。

  2020年,公司内销碳纤维原丝达1.95万吨(扣除直接出口量),较2018年大幅增长,推动了碳纤维的国产化,显示了公司在大丝束稳定大规模生产技术突破后,主要产品为市场所认可,具有进口替代优势。

  对于大丝束碳纤维原丝是否具备定价优势,监管机构要求吉林碳谷说明,公司具有“较强的产品定价能力”的依据,结合报告期内净利润变化趋势,发行人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说明相关表述是否准确。

  吉林碳谷对此回复称,公司采用“三元水相悬浮聚合两步法”生产碳纤维聚合物、以“DMAC为溶剂湿法”生产碳纤维原丝的技术,产品实现了以大丝束为主导,大小丝束共同发展的局面。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管理、市场积淀,公司实现碳纤维原丝稳定大规模生产,尤其是报告期内实现了大丝束的稳定大规模生产,一级品率、满桶率稳定提升,技术、规模、管理和市场效应显现,获得了市场认可,形成了较高的壁垒。

  报告期内,公司在主要原材料价格回落、产品单耗下降,成本下降情况下,主要产品销售均价呈上升趋势。2020年公司主要产品平均成本较2018年下降10%-20%,而主要产品销售均价上升。其中,大丝束产品价格上升10.32%,小丝束上升13.56%,呈现出较强定价能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