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远洋集团携手红星控股整合优势资源 共谋高质量发展

王舒嫄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王舒嫄)7月18日,远洋集团(HK.03377)发布公告,远洋集团、远洋资本与红星控股正式签署协议,以人民币40亿元获取红星地产70%股权。三方将有效持有重庆红星美凯龙企业发展有限公司35%、35%、30%的股权,共同推进红星地产的后续开发与经营。

  各方将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在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物业管理等领域的优势,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广阔前景的共同发展。

  主业布局契合度高

  两家企业战略布局目光趋同,主业布局契合度高,这为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进红星地产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提。

  目前,红星地产待售货值接近千亿,其中70%分布在上海、苏州、长沙等一二线城市;从区域布局上而言,华东、华中、华西占比超过80%;从业态分布来看,可售型住宅产品比重高达80%,且多为面向刚需和刚改的高效项目,可实现快速去化;此外,红星地产项目多通过招拍挂方式,底价获取项目多,分布城市能级较高,毛利率可达到25%至30%。

  远洋集团将以优质的土储资源为基础,发挥自身品牌优势,并通过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合作项目的运营效率和产品品质。合作开启后,远洋在华东、华中、华西的土地储备将得到明显增厚,区域布局亦将更加完善和均衡,销售规模有望迈上新台阶。按照计划,红星地产在未来两年每年将贡献300亿-400亿元的销售规模,其中绝大多数销售额来源于华东、华中和华西区域。

  此外,在住宅开发主业之外,远洋集团布局商业地产十余年,并打造出北京颐堤港、成都远洋太古里、杭州远洋乐堤港等知名商业标杆。本次合作中,红星地产还拥有21个知名的商业项目,其中位于上海、天津、福州、苏州、长沙、西安等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优质资产占整体估值70%以上;同时,超过30%项目位于华东区域。目前,商业项目已有3个处于开业状态,预计今明两年新增开业数量十余个。在运营管理上,为充分发挥其丰富的运营经验与差异化竞争优势,红星地产原则上将继续委托爱琴海集团对21个商业项目进行运营管理。作为国内知名的购物中心品牌,爱琴海集团在数智化运营和创新产品进化方面拥有强大的专业能力,将对该批商业项目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

  同时,红星地产的物业管理平台也将按照账面净资产的价格转让,由远洋集团和远洋资本100%持有。未来3年内,随着项目进入交付期,该物业管理平台在管面积有望突破2000万平方米。远洋集团将通过管理资源整合、业主增值服务的提升及经营结构的调整完善,不断提升物业的资产和服务质量。

  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远洋集团在商业地产和物业服务领域的布局更加完善,并进一步发挥城市深耕战略下的联动拿地机制优势,以多元化方式扩充土地储备。

  现金流充足前瞻性构建安全新底线

  本次合作,远洋集团、远洋资本以创新型方式前瞻性构建现金流安全阀门,后续将通过红星地产项目销售回款和商业净现金流不断回笼资金。严守财务标准的远洋集团,将继续以“长跑者”姿态稳健前行。

  2020年,监管层出台“三道红线”政策,明确房企举债标准,根据杠杆水平高低设定三道红线。远洋集团坚持严苛的投资标准和投资策略,在保障财务稳健的情况下,坚持有质量的规模增长。截至2020年底,远洋集团三道红线指标全部达标,均处于“绿档”,信用水平亦长期位于行业第一梯队,境外获得穆迪和惠誉Baa3、BBB-的信用评级,境内获得中诚信国际和联合资信的AAA级信用评级。

  此外,截至2020年底,红星地产总资产约1,000亿元,其中存货逾600亿元、现金90亿元、预收账款近500亿元、有息负债168亿元、净资产167亿元。

  远洋集团将充分发挥资管业务差异化优势,支持红星地产高效运转。红星地产亦可以借助远洋资本在资产证券化、金融化方面的专业能力,获取充沛的现金流。

  远洋集团执行董事、执行总裁王洪辉表示,随着房地产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房企之间通过战略合作方式实现互利共赢,已成为重要发展趋势。红星地产资产质量优质、盈利能力强、财务状况良好,团队专业、高效、作风踏实,与远洋集团企业文化理念十分契合。远洋集团将以开放包容、互相尊重的姿态,推进红星地产团队的稳定和融合,构建起1+1>2的共赢局面。远洋集团和红星控股将精诚合作、携手共进,持续助力人居建设,服务群众美好生活。

  远洋集团通过高效推动“南移西拓”和“城市深耕”战略,实现主业更均衡、稳健、高质量的发展;红星控股坚持走“轻资产、重运营、降杠杆”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实现聚焦家居主业、提升市场占有率的目标。而依托远洋集团强大的综合实力、融资能力和运营水平,拥有优质资产的红星地产潜力有望得到充分释放,为股东创造更大收益。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