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健康去年营收逾70亿元 互联网医疗赛道受青睐
平安健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平安健康”,港股简称“平安好医生”)日前公布的2021年业绩报告显示,公司2021年总收入达73.34亿元,毛利率为23.3%。其中,医疗服务贡献收入达22.88亿元,占总收入的31.2%。
记者注意到,疫情之下互联网医疗板块持续引发关注。然而,受盈利模式仍不清晰等因素影响,整个板块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上市之路并不顺畅,微医、思派健康、镁信健康等都已启动赴港上市,但鲜有进展。
持续投入
平安健康是互联网医疗板块的龙头公司,营收亮眼。
平安健康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总收入达73.34亿元。其中,医疗服务实现收入达到22.88亿元,增速为8%;健康服务收入为50.46亿元,增速为6.3%。不过,由于报告期内持续进行战略升级,在渠道、服务和能力方面加大费用投入,公司2021年净亏损15.39亿元。
对于公司2021年亏损比2020年有所增加的原因,平安健康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方蔚豪表示,公司2020年确定了产品升级、渠道升级、能力升级三大升级方向,2021年是这三大升级方向持续落地的第一年,也是完整的一年。公司战略投入包括医生的生态、企业的健康管理服务、实体医院网络建设、互联网医院建设等,投入很大但很值得。在投入的过程中,平安健康提炼出了HMO保险+医疗健康、家庭医生会员制、O2O医疗服务三大战略方向。
HMO即健康管护组织(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在这一模式中,商业保险公司是医疗服务的主要支付方,用户购买健康保险,生病就医费用由商保公司提供报销,形成医院-患者-保险公司的新三角闭环;家庭医生会员制以“1个家庭医生+5大专业服务+1个会员健康档案”为核心服务内容;O2O医疗服务则是锁定了以企业客户为主的方向。
“未来,这些投入还要持续,但整体投入会越来越少,因为前期大量投入已基本完成。”方蔚豪说。
尚未盈利
年报显示,平安健康累计注册用户数达4.2亿,累计咨询量达到12.7亿人次。2021年,公司累计付费用户数逾3800万,付费用户转化率达24.8%。平台上已积累内外部医生团队、健康师、营养师和心理咨询师超4.8万名,签约外部名医超1100名。
然而,像平安健康这样的行业龙头迟迟难以盈利使部分机构对互联网医疗板块的疑虑增多,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上市之路并不顺畅。
微医2021年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招股书显示,微医接入了超过7800家医院和27万名注册医师,业务已覆盖全国超过95%的三甲医院。注册用户达2.2亿,月付费用户逾2500万。2018年至2020年,微医营收分别为2.55亿元、5.06亿元和18.32亿元,但同期净亏损分别为40.52亿元、19.37亿元和19.14亿元。
思派健康今年2月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根据最新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思派健康收入迅速增长,分别为10.39亿元、27亿元和34.74亿元,但同期净亏损分别为5.96亿元、10.42亿元和37.49亿元。
目前,这两家互联网医疗公司IPO尚未有新的进展。
看好赛道
虽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平安健康管理层表达了对公司和行业的坚定看好。
“董事会相信公司的股价被低估,相信公司现有的财务资源允许执行股份回购计划,同时能保持公司在良好的财务状况下持续经营。股份回购的计划也反映了董事会和管理层对公司未来经营有信心。”平安健康资深副总裁、首席财务官臧珞琦对记者表示。
平安健康于2021年12月宣布了股票回购计划,根据股东大会及董事会授权,最多回购5600万股,使用资金最高总额为13.8亿元,回购时间为公告日起至下届股东大会。
方蔚豪表示,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回购约1796万股,耗资超过5亿元。“年报发布后,公司将视市场情况和股价表现开展第二阶段的回购计划。”
互联网医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互联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全链条、多主体应用,狭义仅指互联网在线医疗服务。根据企业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Sullivan)统计,2016年我国狭义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为110亿元,2020年达330亿元,预计2026年达到2000亿元。
平安健康在年报中表示,2021年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医疗服务,开始接受远程医疗代替传统线下医疗服务。政策法规的陆续出台也有利于整个行业在不断规范的背景下健康快速发展。医疗供需资源不平衡、高质医疗存缺口、资源利用效率低、供需信息不对称等是市场现阶段的核心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