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储能双业务驱动 筑牢龙头地位

金一丹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期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令动力电池行业利润集体承压。同时,随着TWh时代临近,动力电池产业全球竞争日趋激烈。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蒋理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全球共同推进“双碳”目标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发展不会因短期波动而变化,前景依然广阔。公司已通过布局上游、资源回收等多举措应对。公司正加速扩产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并通过动力电池、储能双业务驱动,筑牢公司行业龙头地位。

  短期成本承压 长期优势凸显

  中国证券报:新能源产业出现很多变化,公司有哪些变化?

  蒋理:首先,我们的市场竞争力更强了。根据SNE Research统计,截至2021年,公司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已连续五年排名第一。2022年1-3月,动力电池出货量全球市场份额达到35%,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储能业务方面,我们在2021年首次取得了全球第一的好成绩,收入同比增长超6倍。公司积极开拓客户,与国家能源集团、中国能建、中国华电、三峡集团、阳光电源、阿特斯、伊顿(EATON)等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各地储能商业模式的探索,助力国内首个GWh级共享储能项目群落地山东。此外,公司产品远销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涵盖新能源发电、调峰调频独立电站、绿色矿山等多种应用场景。

  第二,我们的技术领先优势加大。2021年年底,我们的研发人员超过1万人,拥有和在申请的国内外专利超过1万项,规模和增速行业领先。2021年我们研发投入77亿元,同比增长115%,并陆续推出了12000次长寿命电池、钠离子电池、麒麟电池等。同时,在固态电池、无钴电池、无负极金属电池等多个技术路线上有储备技术。在量产车型中,我们的电池在性能上始终保持领先。

  第三,我们的全球化战略进一步深化。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科技企业,自成立以来注重扩展国际市场,与海外主流车企深度合作。近年来,海外订单交付规模快速提升,2021年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20%,已成为公司收入重要组成部分;首个海外工厂位于德国图林根州,模组已经投产,并获得电芯生产许可。

  近期来自产业链,尤其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对我们产生了一定影响。2021年以来,主要电池原材料价格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特别是碳酸锂,尽管并不稀缺,但由于上游扩产速度跟不上下游需求增长,叠加人为炒作等因素,自去年年底以来价格加速上涨,一年涨幅超过10倍。这对公司产品成本造成较大压力,导致一季度公司的净利润有所下降,也使得电池行业整体盈利受到影响。

  中国证券报:公司有哪些举措应对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

  蒋理:面对这一轮上游原材料大幅涨价冲击,宁德时代作为动力电池龙头企业,一贯注重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并希望维持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从去年到今年一季度主要通过自身来承担原材料涨价的成本压力。但这轮涨价范围广、幅度大,已经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了冲击。公司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与客户进行友好协商,对电池价格进行动态调整,共同面对供应链压力,客户也表示理解和支持。近期主要客户价格协商已经基本完成,但由于协商和价格传导需要一定时间,一季度业绩并未体现。

  随着与客户的沟通协商逐渐落地,公司未来的盈利将得到合理修复。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为阶段性影响,随着资源端和供应链扩产,供需局面将逐渐好转,价格会回归到正常水平。另外,宁德时代这两年增强了对上游供应链的投资和布局。随着布局逐渐落地,将有助于进一步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采购价格。长期看,在全球共同推进“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新能源行业发展不会因为短期波动而变化,前景依然广阔。

  提升产能 迎TWh时代到来

  中国证券报:2021年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达到95%。近期公司450亿元定增项目获批,该项目将对公司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蒋理:TWh时代正在加速到来,我们需要迅速提升交付能力,满足客户需求。公司本次定增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产能建设及研发投入,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产能和研发能力,更好地实现客户交付,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有助于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巩固市场领先地位。目前,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产业国际竞争十分激烈,LG于今年年初上市,一次性融资金额达到680亿元,接下来其在全球的布局节奏会加快。因此,此次融资对我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非常重要,获得批文也体现了监管机构对我们的支持。目前不少投资机构对我们的定增很感兴趣,后续公司将选择合理时机启动并完成发行。

  中国证券报:疫情对公司的业务发展有哪些影响?目前生产情况如何?

  蒋理:面对此次疫情,省、市、区县等各级政府部门快速响应、果断处置,“快准严实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宁德地区已于4月30日实现全面解封。公司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与各地方政府和各地供应商对接,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做好企业的生产物流保障,各环节有效协同,最大限度地保障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在属地政府防疫部门的指导下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严格闭环管理。同时,公司与客户端保持随时沟通,尽量降低对客户端交付的影响。从目前情况看,尽管4月份生产计划略有下滑,但公司已恢复稳定生产,疫情对公司的生产影响很小。

  创新发展 市占率持续提升

  中国证券报:2021年宁德时代首次取得动力电池和储能领域的双料第一,未来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及空间如何?

  蒋理:近年来,全球生态环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突出,各国政府均在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加速转型,并陆续宣布了“碳减排”目标,全球碳排放主要来自电力和交通等领域。据碳排放数据库Carbon Monitor统计,2021年电力行业、交通行业碳排放占全球碳排放比重分别为38.9%、20.3%。而电化学技术为基础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是新能源车的动力来源和清洁能源消纳的重要保障,在“碳减排”背景下其重要价值逐渐凸显,市场空间广阔。

  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电动化率为13.4%,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随着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在快速增长。根据SNE Research数据,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96.8GWh,同比增长102.18%。研究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约3TWh。

  储能电池市场方面,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统计,2021年全球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257GW,相应带来电化学储能需求快速增长。研究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储能电池装机量将达到1TWh。

  中国证券报:面对广阔的市场,宁德时代具备哪些优势持续获取市场份额、确保市场地位?

  蒋理:在供应链、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公司仍然保持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体现了客户和市场对公司的认可,主要基于宁德时代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前瞻性战略布局是核心。公司坚持三大战略方向和四大创新。三大战略方向包括:以“电化学储能+可再生能源发电”为核心,实现对固定式化石能源的替代,摆脱对火力发电的依赖;以“动力电池+新能源车”为核心,实现对移动式化石能源的替代,摆脱交通出行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推动市场应用的集成创新,为各行各业提供可持续、可普及、可信赖的能量来源。根据三大战略发展方向的指引,公司构建了材料体系、系统结构、极限制造和商业模式四大创新体系。一是深入材料微观机理,开发高性能材料的材料体系创新;二是通过CTP、CTC等方式以系统优化实现系统能耗降低、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的系统结构创新;三是致力于打造灵活、高效、低成本、高质量、自升级的极限制造创新;四是打通从原材料、电池制造、运营服务、材料回收全产业链环节的商业模式创新。

  在三大方向和四大创新的指引下,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突出的竞争优势。在技术积累方面,公司打造了全面的研发体系,研发成果持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专利数量快速提升,通过向ATL技术授权每年获得1.5亿美元技术许可费,并与现代摩比斯签署了CTP技术许可与合作意向协议。接下来,随着M3P、钠离子电池、麒麟电池的持续推出,公司将进一步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供应链布局方面,公司通过全产业链合作强化资源优势,在资源、材料、回收等环节进行深度布局,保障供应链的稳定和成本可控,并通过产业链垂直布局、合作开发,实现关键节点全覆盖。江西碳酸锂基地的落地、海外关键资源项目如印尼镍的推进,将为公司发展在资源端储备“粮仓”。

  制造能力方面,公司致力于打造极限制造生产系统,生产效率、运营质量等持续提升,为实现高质量的交付,确保产品安全和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2021年被达沃斯论坛评为全球电池行业唯一的“灯塔工厂”,宜宾基地通过产线改造、绿色物流等方式,在2021年实现了碳中和,成为世界首家电池零碳工厂。

  客户生态方面,公司与全球几乎所有主流车企保持长期深度合作关系,客户优势支持全球扩张;在储能方面,公司和两大电网,“五大四小”发电企业及国际知名客户均有持续合作;中型电池方面,公司与ATL成立合资公司,双方优势互补,全面推进二轮车、无人机等应用场景电动化。

  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公司在多个市场应用场景推动集成创新,覆盖智慧矿山、换电服务、光储充检、智慧港口、电动船舶等领域。我们在今年推出了EVOGO组合换电解决方案,并率先在厦门落地。这不仅使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实现了价值链闭环,更能够通过打造城市矿山,真正实现电池原材料的回收利用,目前我们已与多家车企达成合作。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