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高质量发展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探路ESG新路径
ESG(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投资作为一种将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因素纳入综合考量的投资策略和方式,已经在全球市场受到广泛应用,并对考察企业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而对评估企业为股东和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我是股东——走进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专项投关活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南方中心举行。本次活动以“ESG赋能央企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来自马钢股份、南网储能、中国电研等3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与投资者分享了ESG为公司治理及价值创造带来的新机遇与新动能。
ESG带来公司治理新变革
7月25日,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要求央企在2023年底前力争实现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随着披露时限的临近,让不少上市公司有了迫切感。
“ESG理念高度契合国家发展战略,同时也涉及公司的方方面面。现在钢铁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监管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在这种情况下,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促使钢铁企业将这些要求转化成相应的动力。”马钢股份董秘室主任、法律事务部部长何红云分享了ESG为公司带来的改革挑战和机遇。
在何红云看来,ESG既是风险管理,也是一个价值创造过程。她举例称,马钢股份把ESG相关的气候风险、安全风险以及供应链管理等融入公司的日常管理。通过日常管理,公司形成规划、执行、监督、评价的一个闭环。在这个闭环中,公司寻找不足,并在管理决策中修正目标和方向,不断改善管控ESG风险,实现ESG方面的价值创造。
何红云介绍称:“ESG涉及面非常广,这个工作肯定是‘一把手’工程。我们制定了公司2023年至2025年的三年期规划,搭建的指标就有140多项。公司每年还会根据实际需要,对一些指标进行诊断。按机构投资者、客户、员工等方面的要求,对指标体系进行不断完善。”
近年来,马钢股份坚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贯彻落实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在环保方面,就污染物排放、资源利用、排放总量等方面设立了具体目标;在社会责任上,也在利用信息化和智慧化积极推动组织机构变革和基层管理变革。
ESG让投资者聚焦公司长期效益
ESG如何赋能高质量发展?
南网储能党委副书记、董事吕志分享了ESG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改变,“目前公司在运抽水蓄能电站7座,现场都是鸟语花香。我们去年环保投入大概达到1.56亿元,温室气体减排量超过778万吨。”
在吕志看来,ESG理念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双碳”目标愿景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一致。近年来,南网储能立足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两条赛道,融入国家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局,全力支撑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和消纳,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了坚强保障,带动了新型储能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电研副总经理孙君光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指标已不再是评判企业价值的唯一标准。ESG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系统、多元、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作为上市公司不仅要成为一家赚钱的公司,更要成为一家值钱的公司,这也充分体现了ESG投资的价值。
“ESG让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效益,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孙君光称,中国电研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践行“双碳”战略,不断加强绿色制造共性技术研究。近三年,公司主导参与修订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上百项,有力引导了电子电器行业的质量提升和技术进步,在国际标准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ESG规范化运行迫在眉睫
由于中国还没有一个关于ESG执行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因此当前ESG在信息披露等执行细节方面还存在不少盲点、难点及不足。对此,上述公司负责人建言献策,希望尽快促进ESG规范化运行和推广。
何红云介绍,作为一家“A+H”公司,马钢股份ESG报告既要遵守中国证监会和上交所的要求,也要符合港交所的披露要求。而她感受到,港交所在ESG信息披露方面走在了前列。
随着上市公司对ESG重视程度日益提升,ESG专业化管理人才匮乏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对此,何红云分享了马钢股份的经验:公司搭建了自己的管理团队,由董事长总经理牵头,相关职能部门的业务条线、公司主要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业务骨干组成一个ESG团队,团队会经常进行工作交流、培训。
“我们以ESG的视角、理念来评估我们传统的管理,像以前的能源、环保、安全、员工职业健康等这些并不是新鲜的东西。但换个角度,我们用ESG的语言,则能让市场更好地理解公司治理的价值。”何红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