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21日,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除4370家停牌和470家尚未公布2017年年报的公司外,在其他6197家挂牌公司中,1180家公司“破净”。剔除金融行业公司后为1150家。这意味着大约一成挂牌公司处于“破净”状态。其中,做市公司属于重灾区,近3成“破净”。在1282家做市公司中,369家“破净”。
多位市场人士指出,这些新三板公司“破净”,既有流动性不足造成估值失真的原因,也部分企业业绩大幅下滑,违规案例频现。从目前情况看,尽管不排除部分公司被“错杀”,但低估值并非意味着可以轻松进场扫货,公司质地仍是挑选投资标的的重要指标。
“破净”企业增加
在上述1150家“破净”公司中,基础层和创新层公司分别为991家和159家。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制造业602家、软件计算机信息服务业235家、租赁和商业服务业55家以及建筑业行业52家。这些行业“破净”公司数量居前。
整体来看,“破净”公司业绩表现不佳。其中,260家公司2017年净利亏损,563家公司2017年净利同比出现下滑,268家公司连续两年净利润同比下滑。
云南路桥、海鑫科金、浩博新材、中海阳等8家公司2017年亏损金额超过1亿元。若细究这些公司亏损的原因,行业属性和公司会计方式选择特征较为突出。例如,云南路桥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亏损。年报显示,公司持续亏损主要是受累于应收账款(主要为磨思高速公路建设产生应收账款)数额巨大,陷入了负债不断、财务费用增加、利润被吞噬、现金流不足、项目无法获取的恶性循环。未来一段时间,公司的工作核心在于解决应收账款问题。主攻人像、掌纹识别的海鑫科金2017年亏损超过1.2亿元。主要在于公司人工智能项目投入过大。2017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9389万元,2016年同期仅为1704万元。
而ST明利是由于自身的公司治理出现问题。公开资料显示,公司于2015年2月挂牌新三板,主营磷化工产品、货物仓储业务。公司2017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加之此前重组失败,由此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最新收盘价仅为0.08元/股,已成为“仙股”。
对于这些“破净”公司而言,雪上加霜的是不少做市商选择退出。海鑫科金、ST明利等多家公司近日就公告其做市商退出。
对于新三板大量企业“破净”的主要原因,东北证券新三板研究总监付立春指出,有估值方法适用性方面的问题。在相对估值中,传统实体企业常用PE估值,金融等行业通常采用PB估值;对于一些新兴、创业早期公司而言,PS或PCF估值的参考性更强。不过,更重要的因素还是新三板投资氛围低迷,资金流入不足。于是,指数下行,估值下降,而投资者更为谨慎。随着优质企业的流失,形成负向效应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