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独角兽”带来的旋风越刮越猛,在各路资金追逐下,处于“风口”的“独角兽”估值自然水涨船高,但动辄千亿估值背后则是“冰火”交织。
回归A股的“独角兽”药明康德,以中一签大赚10.8万元的“魔法”,成为今年以来新股赚钱之王。其上市后16连板,亦让市值大涨5倍,达到1300亿元,市盈率也超过100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药明康德于2007年登陆美股,8年后完成私有化退市,其间股价仅涨1.5倍。
在药明康德连板打开之际,另一只“独角兽”宁德时代募集资金54.62亿元,刷新创业板有史以来的最高募资纪录,上市之后有望冲击创业板第一大权重股。与此相对,全球动力电池销量排名第四的沃特玛母公司坚瑞沃能因债务违约,数十家银行账户被冻结。
“独角兽”在A股上市估值高,这是一些中概股回归A股的驱动力。对专业投资能力要求更高的一级市场,对“独角兽”同样热衷:蚂蚁金服、商汤科技、大疆无人机等“独角兽”融资持续火爆,融资额不断创下新高。为了挤进超级“独角兽”的融资圈,各路机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仍有一些机构手握重金却被踢出局。
当资本不再是稀缺资源,投资游戏的场景已悄然变换。一边是项目荒,高成长性项目资源稀缺,各路资金追逐处于头部的“独角兽”;一边却是募资难,中小机构缺钱,非头部的创业公司少人问津,其中的“冰与火”无意间将投资圈的焦虑不安、迷茫和专业化短板暴露无遗。
当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红利正在消退,新的产业变革尚在孕育之中,凭借快速获取垄断性流量而无往不胜的模式无法持续,爆炸性增长及回报项目出现的可能性也随之大减,资本投中高回报项目更是难上加难,前景稍微不错的项目都会受到一大堆投资机构争夺,抢占赛道前端、往往具有明星团队的“独角兽”自然成为拥挤的资本“风口”。但是,“风口”中的“独角兽”并不是成功的代名词。“独角兽”主要判断标准是融资估值和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加的资本加持,这意味着“独角兽”并非完全是优质标的,其借助资本的力量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超高速扩张,但高企的账面估值、超高的烧钱速度也有可能拔苗助长,催生大量泡沫。此时,“独角兽”的投资风险并不小,在重重压力和焦虑之下,多年积累的专业能力、定力才是投资市场的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