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争抢新赛道 细分行业ETF创纪录“闪电”上市

李树超证券时报电子报

   新基金成立仅9天就“闪电”公告上市。近日,光伏产业ETF、农业主题ETF等细分行业ETF双双发布上市交易公告书,新基金的上市日距离成立日最短只有9天,且基金持股比例皆不足两成。

   业内人士表示,细分赛道的行业ETF成立后“闪电”上市,很可能是基金公司希望通过首发效应,抢占创新产品赛道,并有利于快速做大规模。随着未来智能汽车、大数据、量子通信等多只细分行业ETF密集面市,新基金“闪电”上市的现象将可能更为常见。

   成立9天就上市

   近日,全市场首只光伏产业ETF、农业主题ETF双双发布上市交易公告书,两只产品都定于12月18日上市交易,这一日期距离两只基金成立日分别为12天、9天,基金上市日距离成立日之短暂,都居于行业前列。尤其是成立9天就“闪电”上市,刷新了股票ETF行业纪录。

   Wind数据统计,目前277只股票ETF产品中,基金成立日距离上市日的平均天数为40天,目前有11只产品成立15天(含)就上市,其中8只产品上市时为全行业跟踪唯一指数标的的品种。通过基金成立后快速上市,也成为基金公司打造该类型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9天就完成了基金成立到上市的过程,确实是非常快的速度。”北京一位股票ETF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一般而言,股票ETF产品募集完成后,需要用3、4天时间出验资报告,再去监管层拿到基金成立的批文和其他一些流程,如果股票ETF产品不发生折算的话,从宣布基金成立到上市,最快约两个星期。

   在这位基金经理看来,由于针对稀缺领域ETF产品各家公募都想抢第一,各家公司可能都是按照最快的步骤去上市,他所在机构创业板ETF也曾快速上市,从基金募集到上市也只用了1个月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跟踪中证农业主题指数的股票ETF新产品,分别为银华中证农业主题ETF、富国中证农业主题ETF,两只基金都在今年12月10日同时成立,首募规模分别为6.79亿元、15.11亿元。证监会官网数据显示,天弘基金旗下中证农业主题ETF也是批而未发。

   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于2020年8月4日申报,并于11月11日获准发行,目前申报光伏产业ETF的基金公司还有银华、天弘、嘉实、国泰、平安、鹏华基金等6家基金管理人。从产品核准进度看,有的公司产品已经获批,但尚未正式发售;有的产品正处于审查阶段,还有多家公司产品在11月份获得受理,也将在未来密集推向市场。

   多策略提升竞争力

   由于上市日大幅提早,光伏产业ETF、农业主题ETF的资产组合皆处于轻仓状态。

   公告信息显示,截至12月11日,银华中证农业主题ETF持股比例为16.35%,并有超过八成比例资金持有银行存款和清算备付金;同期,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持股比例15.89%,并持仓5.48%的买入返售金融资产(逆回购),还有近八成仓位也是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

   针对股票ETF的建仓节奏,上述北京股票ETF基金经理表示,一般而言,新成立的股票ETF会通过投委会和投研团队会议定下建仓策略,并根据基金的上市日期、股市行情、持有人结构等因素规划建仓节奏,场内指数基金从验资到上市一般是三周时间,最快也要2周时间,即只有10个交易日。如果基金规模不大,针对流动性较好的股票两三天就可以完成建仓,流动性不佳的可能无法在预定期限内完成建仓,但在上市前一般会建仓完毕。

   “在各家公司都在争首发效应的情况下,假如基金规模偏大,投资方向流动性不佳,可能产生上市后没有完全复制指数的现象,不过,在后续投资中也会完全复制,避免跟踪误差。”该基金经理称。

   多位投资人士还表示,股票ETF新产品“闪电”上市,体现了行业争夺首发效应的积极性,随着未来更多细分行业ETF同期推向市场,这种现象还会经常发生,同质化产品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

   上述北京股票ETF基金经理分析,要打造行业龙头股票ETF产品,一是需要基金成立时间较早,较同类基金具有先发优势;二是发行时机较好,基金跟踪指数显现很好的赚钱行情,更易做大规模;三是要具备跟踪误差小、超额收益高、费率较低、交易方式和策略丰富等特点,可以增加产品的市场吸引力。

   北京一家大型公募量化投资部负责人也表示,打造行业龙头产品,需要在宽基、行业、风格、境外等各类产品线积极布局,为投资者打造一站式配置方案。另外,利用产品的首发效应、规模效应,以及成立后的精细化管理和持续营销,也有利于打造龙头产品。

   随着细分行业ETF密集布局,今年15天内就“闪电”上市的股票ETF多达6只,超过了往年产品的总和,其中,科技赛道ETF产品成为各家公募的必争之地,随着后市更多的细分行业ETF密集面市,产品间的竞争可能更趋激烈。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