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内清盘破百 公募“新陈代谢”提速
“基金业发展好比一个流动的蓄水池,既要有活水流入,也要为死水排出提供顺畅通道。”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的生动比喻,正成为公募业“新陈代谢”进一步提速背景下的生动注解。
在基金发行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今年年内以清盘方式退出市场的基金数量已超过百只。业内人士指出,基金清盘逐渐成为行业应对规模较小基金的通常做法。在基金业蓬勃发展态势下,边缘产品的加速有序退出,有望塑造出一个“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健康发展业态。
清盘基金数量大增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8日,今年以来已有110只基金遭遇清盘,较去年同期的56只清盘基金大幅增长96.43%。具体看,110只清盘基金分散于43家公募机构(包括保险资管和券商资管等机构)当中,除了个别公司清盘基金数量超过10只外,大部分公司的清盘基金数量维持在个位数。
从基金类型看,110只清盘基金以债券型产品居多,其中有27只中长期纯债基金,15只偏债混合基金,7只混合债券基金;还有4只股票型基金,6只偏股混合基金,20只被动指数型基金,23只灵活配置基金等。
“基金清盘逐步成为常态,也是行业应对规模较小基金的通常做法。”华南某公募相关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对产品规模较小的基金选择清盘,通常有两方面考虑:一是如果基金规模过小,持有人会不可避免的因为非投资因素如其他持有人的赎回等,被动承担一些净值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对长期业绩不佳的迷你基金进行清盘,也是避免投研力量分散,提升基金公司内部运作效率的考虑。
根据有关公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开放式基金若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二百人”或“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向证监会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如转换运作方式、与其他基金合并或者终止基金合同等。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存量基金数量有748只。
优胜劣汰 重整资源
实际上,从2019年至今,随着公募行业蓬勃发展,老基金的退出也在加快。
Wind数据显示,2019年和2020年清盘基金的数量分别为132只和170只。业内人士估计,按照目前的速度,2021年清盘基金的数量将大概率超越2020年,创出近三年新高水平。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分析师刘亦千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规模萎缩、业绩不佳的老基金如果长期存在,基金公司需要持续付出运营成本,也是不划算的。杨德龙也表示,这是基金投资优胜劣汰的自然过程,也是对基民投资利益的有效保护。
华南某基金经理直言,截至目前,全市场的基金基本上覆盖到了“股债汇”各类资产以及每类资产的各个细分热门赛道。在这过程中,产品同质化等现象也日渐突出,在“马太效应”的行业发展趋势下,难免会有一部分基金长期处于尾部区间,既缺乏亮眼业绩,也无法做大规模。久而久之,通过主动清盘的方式重新整合投研资源,就成为必然之路。
诺亚财富产品策略研究团队负责人张一鹤对记者表示,若仔细分析,基金清盘有着多样原因,比如有些特定阶段的特殊产品,随着环境变化退出市场,如分级基金和保本基金;有些是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没有跟上,基金业绩排名长期靠后;还有些是因为重要人物离任,机构资金撤离导致基金赎回明显。“但无论如何,这都说明了市场投资变得更为理性,资金越来越倾向于追逐长期确定性的投资标的。”
塑造健康基金业态
进一步看,在基金业蓬勃发展态势下,边缘产品的加速有序退出,有望塑造出一个“优胜劣汰”、“进退有序”的健康发展业态。
刘亦千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公募基金处于一个蓬勃发展时期,在未来可见的三至五年里,基金产品市场“进退有序”态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新发基金会维持较快发行速度,规模小的绩差基金也会维持在一个合理的退出节奏,但不会非常频繁。
张一鹤表示,这种“优胜劣汰”将对基金业的良性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优秀的基金经理是从市场磨练中形成的,经过多轮牛熊考验后依旧能够保持较好业绩的基金产品,才能从容应对纷繁复杂的资本市场。从这个角度看,规模萎缩、业绩不佳的老基金能顺畅退出市场,其实是一个投资迭代的过程,有利于鞭策基金经理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圈,以更好去适应市场。此外,这也会让基金公司更加重视长期业绩,注重投研,合理化公司资源,打造更好的产品。
但也如刘亦千所言,规模小的基金,并非都是业绩不佳的产品,一个“优胜劣汰”的健康业态,同样需要具备多样化产品发展的丰富土壤。“有些基金所布局的赛道,可能是还没受到市场关注。从历史上看,某些早期规模很小的产品,往往会在行情趋势下增长为上百亿元的人气基金,基金公司一般不会轻易清盘这类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