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当基金管理费率降为0%

证券时报

  【灵光一闪】

  从2019年开始,国内每年都有大量公募基金选择降低管理费率,且数量有增长趋势。

  蒋光祥

  自2019年公募基金行业出现浮动管理费模式,将收费与业绩直接挂钩的基金以来,已有多只基金下调管理费率,其中不乏有基金的管理费率直接被降至0%。抛却为吸引机构客户大“金主”,想把规模做大,从而“薄利多销”的债基品种之外,面向散户的混合型或者股票型基金的降费最为令人困惑。因为众所周知,基金管理费是基金公司公募产品线最主要,同时也几乎是唯一的收入来源,基金公司的生存与运作,均是依靠基金管理费,现在管理费率从通常的1.5%下降至0%,也就意味着该基金期间管理费收入为0。以十个亿基金规模来算,就是1500万说不要就不要了,行业再多金,也没有人会和合法合规的钱过不去。这背后深层原因,其实在于公募基金行业过往为投资者诟病已久的“旱涝保收”逻辑,已经悄然生变。

  将自己管理的混合或者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费率降至0%,并非基金公司本意,更不是自己想看到的局面。但又不得不免除管理费,因为与传统的固定管理费率模式不同,采用浮动管理费率模式的基金管理费率与基金表现直接挂钩,上下浮动。达到业绩基准,基金公司就能理直气壮地收管理费,达不到甚至给基民带来亏损,不好意思,这钱也就没脸要,基金合同里当初也就是这么立的规矩。以近日公告的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东方红产业升级基金为例,自2021年12月初起至2022年3月初,对该季度日区间适用的管理费率为0%,也就是说这三个月内该基金将不再收取基金管理费。而12月6日前的上一个季度,该基金管理费费率为1.5%。背后原因就是虽然该基金单位净值一度在今年2月刷新历史纪录,但随后迎来大幅回撤,年内收益率在同类产品中排名靠后,业绩表现不佳直接触发管理费费率下降至0%。对于该只基金20多万户个人投资者来说,虽然可能在买入后没挣钱或者出现浮亏,但避免了以往那种基民亏钱,基金公司管理费照收不误之“怪现状”。

  统计显示,从2019年开始,国内每年都有大量公募基金选择降低管理费率,且数量有增长趋势,基金公司或主动或被动,下调管理费率渐成常态。参考竞争充分的境外成熟资本市场,基金费率多呈下降趋势,甚至出现大批免佣产品。同样对于公募基金产品多达近9000只,且还在不断扩张的国内市场,行业竞争同样激烈,低费率是大势所趋。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低费率或者零费率就对投资者最有利。实际上,上例东方红产业升级基金的基民,可能比谁都希望基金公司能收到自己的管理费,因为那说明基金业绩达标,对比自己的可观盈利来说,那点管理费算不上啥,出得也心甘情愿。也就是说,短期内基金公司可以通过下调管理费率以“自罚”来吸引投资者,但长期还是要看基金业绩,投资者没有好的回报,即便不收管理费也很可能是“坑”,算上机会成本更是瞎耽误功夫。

  同时,管理费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毕竟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基金公司投研团队的研究实力、投资水准和风险控制能力,都需要合理的管理费用来支撑。过往那种基民不挣钱,自己旱涝保收的买卖,当然不合理;现在这种基民不挣钱,自己也就没钱挣的逻辑,显然更通顺;但将来如果业绩远超基准,基民挣大钱的同时,基金公司能不能在固定管理费之上,另外有一些正向的激励,也颇值得探究。实际上,国内公募基金行业也正一直在不断探索管理费用领域的创新,力求在为投资者减轻负担与给基金公司合理激励之间谋得一个平衡。所以,制定满足投资者不同需求的产品、建立合理的比较基准、丰富管理费率模式都是行业创新探索的重要方向。

  (作者系基金从业者)

  以上文章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