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能源汽车站上风口 公募看好细分龙头

张焕昀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截至11月9日收盘,今年下半年以来的28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汽车行业指数以49.79%的涨幅位列第一。其中,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龙头涨势迅猛。与此同时,新能源车指数同期上涨接近45%,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19.63%)。

  部分公募基金投研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机会前景广阔,国内产业具备全球竞争优势,其中的细分行业龙头值得关注。

  中长期发展趋势明确

  安信基金聂世林表示,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几年持续重点研究关注的方向之一,看好竞争格局清晰的细分子行业龙头。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一种驱动方式的改变,它的优势更体现在智能化,这意味着未来的产业格局会有巨大的变化。从3到5年看,新能源汽车可能迎来很好的机会。由于行业整体还处于偏早期的阶段,可供消费者选择的爆款车型有限,需求受制于供给端,随着未来两年一些大型成熟品牌陆续大批量上线新能源汽车,需求端会得到释放,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才刚刚开始。

  融通基金王迪表示,国内的相关政策在未来2-3年已经明确,随着优质车型的推出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国内销量预计会逐步提升;欧洲市场的快速增长值得期待,碳排放法规的硬性要求,加上超强的补贴力度,会促使欧洲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另外,特斯拉也会进一步推进整个产业链的繁荣,所以总体来讲,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逐步正常化,波动率会相对降低。

  信达澳银基金表示,就国内而言,随着政策的持续加码,有理由相信未来国内电动车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或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

  国内产业链具备竞争优势

  平安新能车ETF基金经理钱晶表示,全球来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覆盖度最完整,竞争力很强,伴随着全球汽车的电动化发展,国产产业链或受益最大。得益于政策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早期的扶持,我国很早就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产业链完整度很高,覆盖上中下游所有环节,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链。

  钱晶表示,整车方面,蔚来、理想、小鹏汽车先后在美股上市,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都有不错的表现。需求方面,最新数据显示比亚迪、蔚来等造车“新势力”销量均创新高。值得一提的是,蔚来前三季度交付量已超越去年全年,该股今年以来涨幅超过700%,总市值达到449亿美元,已经超过部分传统汽车巨头。总的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卡位”,产业链相关公司具备极强的竞争力。

  信达澳银基金表示,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经过多年迭代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而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成功也给其他优质车企本地化提供了示范作用,使国内部分优质企业有机会参与到全球车企供应商行列。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具有全球竞争优势,有着全球优质的锂资源、全球具有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全球领先的热管理零部件。随着未来新能源车全球渗透率的逐步提升,整个产业链或随之受益。

  申万菱信基金表示,长期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足5%,未来目标是在较大幅度上替代传统燃油车,潜在市场空间巨大。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未来3到5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都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

  布局细分产业链龙头

  谈到新能源汽车领域后市值得关注的方向,钱晶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包含锂电设备、钴锂资源等金属原料,中游是三电系统、四大锂电材料及汽车零部件等,下游则主要是整车厂商、充电桩等。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投资者最关注的是中游动力电池这一块,锂电池单车价值量最高,这一块的投资机会必须要重视。同时,汽车零部件和电子制造等细分领域的增长空间也不容忽视。

  王迪分析,目前新能源汽车基本面良好,但是市场情绪处于高位,估值也较高。疫情反复或对海外需求带来不确定性,但国内复苏力度可能会超预期,主要原因在于上海对外地牌限行政策的推出,预计会大幅刺激上海地区的新能源汽车购买力;整车销售9月开始复苏,行业进入触底回升区间。建议关注业绩稳定性强、估值合理,整体性价比高的汽车零部件投资机会。

  东方基金表示,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等为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业,正展现出极强的产业趋势性机会。中长期看好新能源汽车的成长性及确定性,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将成为不可逆的产业趋势。投资策略方面,基于长期视角的企业成长持续性、确定性和增长质量进行选股,投资方向将继续坚持围绕产品升级、全球供应主线,投资于具备全球竞争力,产品力或成本具有领先优势的细分产业链龙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