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富通基金纪君凯:新能源车势头强劲 零部件厂商巧借东风
近期,小米SU7横空出世,搅动了新能源车领域的一池春水。尽管新的入局者对该领域原有的结构格局会带来怎样的冲击尚且未知,但从特斯拉、比亚迪、赛力斯、“蔚小理”等巨头们近几年你追我赶的状况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江湖故事,远未结束。
要在起起伏伏的新能源车市场淘到真金并非易事,但在海富通基金的基金经理纪君凯看来,跟上新能源车行业发展机遇的方式不止一种,如果将目光投向零部件细分领域会发现别有洞天。
4月8日,拟由纪君凯担纲的海富通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ETF正式开售。纪君凯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国内自主品牌产品正在借助电动智能化春风,加速向智能电动车转型。与此同时,国内零部件供应商也正积极布局新能源车产业链,并有望受益于自主品牌的崛起,逐步构筑本土供应链优势。
加入明星车企的“朋友圈”
说到汽车零部件,就不得不提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博世集团。翻阅其发家史,这家德国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到全球第一,除了其过硬的研发技术,还因为这家企业占尽了“天时地利”——搭上了奔驰、宝马等知名德国车企高速扩张的东风。“由此可见,投资汽车零部件细分领域的好时机首先是在一百多年前,其次就是现在。”纪君凯表示,“随着汽车智能化逐渐成为势不可挡的全球化产业趋势,投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好时机或已来临。”
“我国汽车工业及零部件产业的发展相较国际起步较晚,在传统燃油车时代,特别是关键汽车零部件领域,国际知名一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占据了绝对垄断性地位。”纪君凯认为,随着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到来,燃油车时代固化的供应链格局有望打破,国内自主品牌的发展蒸蒸日上。
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看,在能够达到技术标准的条件下,选择产地接近、文化认同感更高、成本更低的本土零部件公司无疑是最优选择。尤其是随着中国市场涌现出越来越多如赛力斯、比亚迪、理想、小米等优秀新能源车企,国内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有望率先加入这些企业的“朋友圈”。
谈到近期小米入局、车企降价等一系列行业事件,纪君凯感慨,整车赛道的竞争愈演愈烈。“说实话,这些车企的产品力和控制成本的能力都非常强,价格战也打得非常猛,未来谁能够成为高端车龙头,现在还很难说。但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和这些企业却是深度绑定的合作关系,未来无论哪家车企成为龙头,对优质零部件企业来说,都能够大概率享受到福利。
零部件行业蕴含较强内生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新能源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是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成长的重要催化剂,但是过硬的技术水准才是企业紧跟行业潮流并突出重围的立身之本。从当下市场来看,越来越多的国内优质汽车零部件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已经可以媲美国际一流企业。
纪君凯以海富通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ETF的成分股举例:“我们欣喜地看到,如今在线控制动、热管理、智驾域控等方面,涌现出许多优秀的零部件供应商,如伯特利、拓普集团、三花智控、德赛西威等,这些企业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有些企业已经对全球龙头厂商的市场份额形成一定冲击。”纪君凯表示,未来随着车企海外建厂的趋势愈加明显,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全球化进程将进一步提速。
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动化、智能化、科技化的趋势下,零部件领域的内部需求正在发生重塑。“比如,2016年,中控分屏这一技术在智能汽车产业的渗透率几乎为零,但在2023年却达到近90%。此外,智能车机、座椅加热、LED大灯等技术仍然拥有广阔的渗透空间。”纪君凯认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零部件公司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率先抓住新需求的企业将拥有绝对的先发优势。
此外,纪君凯还提到,在燃油车时代,汽车产业链供应关系层级森严,多数中国零部件厂商只能扮演二级供应商的角色,利润率长期偏低。而在新的供应格局下,传统结构已经逐渐被打破,国产零部件厂商可以直接供应产品给新能源整车厂,实现弯道超车。
机器人产业发展有望带来新增量
谈到选择布局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指数的原因,纪君凯表示,目前市场中关于汽车行业主题的ETF产品大多涵盖整车标的,而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指数为目前仅有的代表纯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指数,更具产业链中上游代表性,不受单一整车销量周期影响,行业发展更为稳健。“按Wind四级行业分类,该指数的前三大行业分别是机动车零配件与设备、工业机械、轮胎与橡胶。”纪君凯表示:“从2022年4月到2023年底,数据显示,相较于其他新能源相关汽车指数,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指数的超额表现明显且抗风险能力强。”
从估值水平来看,纪君凯介绍,截至3月18日,Wind数据显示,中证汽车零部件主题指数市盈率(TTM)处于近2年的10.12%分位,市净率处于27.48%分位,整体估值水平偏低。
此外,纪君凯提到,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有望给汽车零部件产业带来更多增量需求。“我们观察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每当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研发有重大进展时,不少汽车零部件标的股价都会出现一轮显著涨幅。”纪君凯分析,“首先是因为机器人的许多核心精密制造零部件都来自于汽车零部件公司,产品能力可以平移到机器人身上;其次是机器人行业也有大规模制造和降本的需求,而这恰好是汽车零部件公司的优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