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新材冲刺精选层 获首轮问询
吴勇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科创新材日前冲刺精选层被首轮问询,涉及公司产能利用率、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研发能力、募投项目合理性等方面问题。此次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0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年产1.6万吨冶炼洁净钢用功能复合材料项目。
深耕功能耐火材料领域
招股书显示,科创新材主营业务是钢铁、有色等工业用耐火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功能耐火材料供应商。
据科创新材介绍,公司与河南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和洛阳利尔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校、企业保持长期合作,研制、开发和生产了多种功能耐火材料。同时,公司通过了ISO9001以及GB/T19001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生产的功能耐火材料产品质量指标高于行业标准。
分析人士表示,耐火材料在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基础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耐火产品的下游需求一直保持稳定。随着中国经济逐步从高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钢铁、水泥、玻璃等下游主要应用领域近年来供给侧改革全面展开,下游耐火材料需求总体稳定。
据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全国耐火材料产量为2477.99万吨,同比增长1.94%。其中,致密定形耐火制品产量为1370.94万吨,同比增长2.20%;保温隔热耐火制品产量为62.21万吨,同比增长5.61%;不定形耐火制品产量为1044.85万吨,同比增长1.39%。
受益行业的稳定发展,报告期内(2018年至2020年),科创新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2亿元、1.09亿元、1.1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372.74万元、2590.83万元、2642.81万元。
毛利率高于同业
报告期内,科创新材毛利率为46.95%、46.96%、41.49%。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北京利尔为35.12%、33.15%、21.63%;锦诚新材为30.48%、34.07%、26.15%;金恒新材为27.83%、29.87%、25.76%;同行业毛利率平均数为33.23%、34.26%、23.61%。
对此,科创新材表示,公司产品的综合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主要由于公司产品均为功能耐火材料,功能耐火材料的综合毛利率相对较高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功能耐火材料的毛利率分别为47.37%、46.77%和46.09%,保持较为稳定的水平。其中,金属液体净化透气元件的毛利率分别为47.91%、47.41%%和46.54%。金属液体净化透气元件是公司的核心产品,销售毛利率相对较高,并且报告期内销售毛利率较为稳定,符合公司产品的实际情况。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公司募投的年产1.6万吨冶炼洁净钢用功能复合材料项目包括新建年产0.6万吨精炼钢包用镁尖晶石复合材料生产线以及年产1万吨RH精炼炉用镁尖晶石复合材料生产线。
科创新材指出,精炼钢包用镁尖晶石复合材料是冶炼超低碳钢和高洁净钢钢包内衬的首选材料。随着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高品质钢材的需求越来越大,超低碳钢和高洁净钢产量会逐年增加。当前,钢包内衬材料逐步趋于无碳化,镁尖晶石复合材料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若钢包内衬全部选用镁尖晶石复合材料,其市值将达数百亿元,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同时,科创新材表示,世界各国都在发展RH精炼工艺来提高洁净钢的生产比例。“目前,我国宝武钢铁、河北钢铁等大型钢铁集团,以及本钢、淮钢等中小型钢铁公司都有自己的RH精炼设施。随着市场对优质钢需求增加,RH精炼方式越来越被国内钢厂所青睐。”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约有300余座RH真空精炼炉,全年消耗内衬材料约40万吨,若按1.1万元/吨计算,年产值约45亿元,RH精炼炉用镁尖晶石复合材料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产能利用率受关注
在首轮问询中,科创新材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受到全国股转公司问询。招股书显示,公司金属液体净化透气元件、金属液体控流元件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5%、31%。另外,报告期内,公司不定形耐火材料产销率分别为110.63%、112.61%、141.94%,定型耐火材料产销率分别为1828.2%、241.03%、1462.27%。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1496.28万元、2047.94万元、5521.61万元。
对于是否有足够市场空间消化公司现有产能,监管机构要求公司补充披露各类细分产品采取以销定产与安全库存生产的比例,并结合产品订单、备货情况、生产模式、生产周期及收入确认原则,量化分析报告期各期主要产品的产量、产能利用率、产销率变动的原因,以及2019至2020年产量变动与河南地区耐火材料产量存在差异的合理性。同时,补充披露报告期内环保资产构成及变动情况,是否符合环保设施的相关监管规定,分析说明环保支出与公司经营规模、产能、产量、排污量和废物处理量之间的匹配关系。
对于产能利用率较低但持续增加固定资产的合理性方面,监管机构要求公司说明报告期各期各类产品产能的计算方式、制约产能的瓶颈,是否存在共用生产设备重复计算产能的情形。量化分析报告期内产能与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规模、相关机器设备原值变动、生产人员规模的匹配关系,说明报告期内直接生产人员数量变化的原因、所增加机械设备的具体类别与用途,说明在产能利用率较低的情况下增加机械设备的合理性。
同时,说明报告期内主要机器设备与产品或在研产品的关系以及机器设备中在建工程转入的具体情况、涉及的具体设备类型、转固的依据。补充披露报告期各期在建工程变动及进展情况,说明相关项目转固时点、确定依据及合规性,是否存在刻意放缓建设进度避免结转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