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章俊
鉴于美联储政策立场和取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全球资本流动,而最近美联储释放的“鸽派”信号,在客观上拓宽了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今年货币政策立场将维持稳健,让部分国内投资者对央行在货币政策层面进一步微调有较高预期。然而,从全球和国内两个角度以及政策面、基本面两个维度来看,国内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概率和必要性都不大。
目前判断美联储在今年内加息概率为零还为时过早。观察上世纪80年代至今美联储的加息周期,会发现历史上存在暂停加息后再度加息的情况。因此,国内货币政策层面应继续维持稳健的立场,保持政策的前瞻性来相机抉择。笔者认为,下半年美联储依然存在立场转换的风险,如果在短暂暂停之后重回加息路径,则意味着国内政策需要再次调整,这可能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从经济层面看,近期美国经济有所放缓,基本面整体保持平稳。其次,从政策层面来看,从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的走势中观察上世纪80年代至今美联储的加息周期,不难发现历史上存在暂停加息后再度加息的情况。再次,从时间点上来看,根据GDP数据来调整加息路径,如果美国年内重启加息,时间点应该是在12月份。今年下半年加息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升政策储备厚度,另一方面可以为明年下半年的美国经济增长提供低基数效应。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宏观政策重心开始转向稳增长。货币政策层面,多次降准累计释放大量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市场整体流动性偏紧和企业融资状况较难的情况。部分市场人士认为,目前国内央行可借美联储政策转“鸽”之际,加大货币政策调整的力度。但笔者认为,从国内政策和基本面角度来看,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不强。
首先,从政策有效性来看,即便年内央行再次实施降准,也更多是“置换”性质,目的是为金融机构提供更为廉价的中长期资金来鼓励向实体经济放贷。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提高部分监管指标容忍度,建立对银行的激励机制,通过市场化的办法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在制度层面,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利率逐步“两轨合一轨”,从利率层面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其次,从政策重心切换来看,货币政策作为总量调节工具,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一刀切”的问题,而且很大程度上只能从供给端来支持稳增长,因此在经济下行周期难免会出现传导机制不畅和有效性不高的问题。而财政政策一方面可以从需求端发力,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结构性调节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配合和放大货币政策效应的作用。
再次,从经济基本面来看,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整体形势已出现一些积极信号。例如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在2月出现明显反弹,说明需求端已出现边际改善。基建投资增速出现明显回升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而挖掘机销量反弹说明未来基建投资增速会持续回升。
最后,从去杠杆政策角度来说,实现企业部门稳杠杆和居民部门去杠杆,需要把住货币政策的闸门,否则就很难实现整体宏观杠杆率的稳定。
总体而言,从内外部政策环境和经济基本面来看,年内都不存在继续大幅放松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在着力打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货币政策的取向更多是相机抉择。(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中证网和中国证券报立场。文章更多内容详见4月2日中国证券报观点与观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