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今天上午博鳌亚洲论坛发布的《互联网金融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认为,中国已经初步具备实施“监管沙盒”的基础条件,可以考虑借鉴英国、新加坡等国“监管沙盒”的经验,但还需要在“一行三会”之上建立一个实体机构,来协调金融监管。
所谓沙盒监管,本质上是一个监管试验区,由主管机构专门创造出隔离开的安全试验空间。在这个安全空间内,金融科技企业可以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监管者在保护消费者权益、严防风险外溢的前提下,通过主动合理地放宽监管规定,减少金融科技创新的规则障碍,从而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有效管控风险的双赢局面。
国际上,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已经提出自己的“监管沙盒”,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极大的关注。在业内,“监管沙盒”被认为有助于减少金融创新产品面世的时间和成本,同时也增强了监管对创新的适应性。
《报告》认为,中国可以考虑借鉴英国、新加坡等国“监管沙盒”的限制性授权、监管豁免、免强制执行函等具体措施,从单个金融科技创新开始进行先行试用,再逐步实现金融机构、消费者和监管者的良性互动,构建起完整的“监管沙盒”体系。
但是中国政府部门目前为止还未正式提出要启动“监管沙箱”。《报告》发布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主任胡滨表示,虽然中国已经具备推行沙盒监管的基础条件,但还有一些障碍。“比如推行的监管主体是谁?目前还没有一个这样的协调机制。建议建立一个实体机构(金融中心),在一行三会之上,协调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记者 王林 任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