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随着各大高校悉数开学,2013届高校应届毕业生迎来他们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忙于实习,奔波于学校与社会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社会定位,成为他们这一年学校生活的主题。以90后为主的新一届年轻毕业生,他们的毕业选择会有什么变化?
近日,人人网旗下网站“人人校招”发布了《2013届应届毕业生求职意向调研报告》,报告将学生们对职业与工作地点的选择、薪酬及就业前的准备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
-数据
24.2% 行业:政府部门最有吸引力
哪些就业单位对应届生的吸引力大呢?调查数据显示,政府部门是应届生首选,占24.2%,IT、互联网、通信、电子行业近年来受热捧,位居第二。其中,六成应届生有心目中的目标企业,体制内企业是应届生选择的主流。
专业是否对口、个人兴趣、行业发展前景是应届生选择就业行业时考虑的前三大因素,而薪酬的因素仅仅排在第四位,只占30.8%。可见,对于90后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在选择工作时,薪酬为上的观念正在改变。
在数据中发现,应届生对目标行业和企业的意向程度与其所在高校的水平呈正相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所处校园环境所能接触到的信息范围不同。“985”工程高校的应届生对行业与企业的了解最为清晰,因此,对目标行业和企业的意向程度远远高于普通高校应届生。
77.6% 薪酬:月挣2000—6000元
一般来看,应届生对首份工作的期待月薪跟学历成正比,77.6%的应届生期待月薪集中在2000—6000元。
从学历的角度看,专科应届生对2000以下月薪的接受程度最高,本科应届生对首份工作的期待薪酬在2000—4000元区间者最多。硕士及以上学历应届生对低薪的接受程度最低,对高薪的期待最多,其中三分之一选择4000——6000元,22%选择6000—8000元。
专业学科也影响应届生对薪酬的期待。数据显示,计算机类学科应届生对首份工作期待薪酬最高,16%的选择6000—8000元,8%选择10000元以上,均高于其他专业学科。而文科类专业如文学、史学、法学专业的应届生对薪酬期待最低,4000元以下的占66%。
三成以上 就业地:回老家去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的诱惑力一度使“北漂”“孔雀东南飞”等词汇红极一时,但是,在这项调查中,超过三成应届生选择回家乡就业,22.7%的应届生选择北上广深,15.6%的应届生选择沿海发达城市。从调查数据看来,“家乡”的吸引力正逐步提升。
学历与是否选择回家就业有明显的相关性。专科应届生回家的比例最高,本科应届生选择沿海发达地区及省会城市比较高。而硕士以上学历的应届生选择北上广深就业者最多。
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应届生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发生变化呢?调研发现,发展机会、家庭因素及生活条件为应届生选择就业地点时考虑的三大因素,分别占29.6%、16.6%、14.5%,可见,90后的大学生们在就业地点的考量上更加理性。
一半以上 重关系 轻专业
在2013届应届毕业生的眼里,具备哪些素质就可以找一个好工作呢?
在调查中,应届生认为,综合素质比学习成绩更重要。58.2%的应届生认为社会关系是他们最重视的个人竞争力,64.7%的应届生认为需要通过积极拓展社会关系来提升个人竞争力,该比例超过了参加专业技能培训、考取证书等途径,而专业知识在这一代应届生心目中仅排在第四位。
但是,重视社会关系的同时,应届毕业生在毕业规划上有明显的不足。问卷数据显示,仅有23.7%的应届生对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及规划。没有明确目标的原因是什么呢?43.2%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哪些职位适合自己,而1/4的应届生甚至不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观点
【网友】求职意向不等于现实
面对这封毕业生求职意向报告,一些已经进入职场的网友感慨道,“当年未毕业时,我们也是怀着各种意向走向社会的,但现实总是比想象更复杂,意向能否成为现实还得靠个人努力。”网友@开心tony 就说,“回归现实才是好事。”
网友@Mr得体就在是否回家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我昨天看了国考职位表,经过思想斗争还是选择了家乡的单位。”他说,自己对国考并没有把握,选择考家乡的只是因为觉得会容易些。所以,是否回家并不是选择工作的绝对标准。
对于应届毕业生的行业选择,网友@羊羊蔷有话说,“现在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国考、进国企,与80年代父母崇尚下海创业的道理是一样的,其实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所以,在他看来,意向的本质就是回归现实。
【大学生】能力重要机会难得
记者随机对两位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采访,与他们一起交流了对于就业的看法。
乔鑫在大学里是学生会干部,为了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从大一开始,他就不断地参加校外实践活动。担任学生干部后,频繁地与人接触也培养了他的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
本以为具备了这些素质找工作能容易些,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没有能够留校,他不得不埋头在各大招聘网站,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他说,“我现在就是缺乏一次展现自己实力的机会,如果有好的平台,我一定能发挥自己的价值。”
与他一个班的李宏利就要幸运得多。他平时参加的社会活动不多,时间一般用在看书和上网上,他认为进入社会再想读书就难了。
眼看到了毕业季,李宏利却一点也不着急,因为他的工作有了“眉目”。他说,在他大三暑期的时候,经朋友介绍去了一家互联网企业实习,没想到因为实习表现优秀,该企业对他表达了聘用的想法。“现在大四了,我仍可以去这个企业实习,等过完年后,再决定是否留下来。”对他来说,这显然是一颗定心丸。
所以,在这两位大学生的眼中,就业意向远不如机会可贵。
-途径
互联网成求职最热门渠道
互联网求职超校园招聘会
调研数据显示,80.5%的应届生选择使用互联网获取招聘信息,其中,46%的应届生认为这是最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
而在线下渠道中,应届生使用最多且认为最有效的途径仍是校园招聘会,人际关系则紧跟其后。现场招聘会、企业宣讲会分列第四和第五位。而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在2013应届生的求职过程中被使用的频率及有效性则微乎其微,两者之和不足2%。
2013届的应届毕业生陈卓不准备读研,他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工作”。他说,因为还没到毕业的最后关头,很少有同学直接通过关系找工作。
陈卓身边的同学大多是两种状态:留意学校的招聘会信息和不停地在各大招聘网站切换页面。“网上找工作最方便快捷,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如专业、意向城市等,就会有合适的企业弹到你的眼前,所以,与其说是找工作,不如说是挑工作。”他说。
社交网站成获取信息重要途径
哪些网站是毕业生们常去浏览的网站呢?
高达87.9%的毕业生经常使用的是传统的招聘网站,其中54.7%的应届生认为这种途径最有效。其次,企业官网和校园就业指导中心网站的使用概率分列二三位。
找工作没有别人的经验可不行。超过1/4的应届毕业生将社交网站列入其获取招聘信息的主要互联网渠道之一。其中人人网、新浪微博分列前两位,毕业生通过浏览同学的求职经验帖获得启发。
在对应届毕业生的走访调查中,很多毕业生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人脉”,可见,大家都特别注重人际关系资源的积累。因此,人人网、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站就成了毕业生的好去处。
记者登录人人网,《求职技巧》《市场营销专业就业前景分析》等求职类帖子很受欢迎。应届毕业生李保军告诉记者,他目前实习的企业就与人人网有关。当时,他在人人网上看到自己的同学在晒实习照片,就与他联系希望引荐自己也去他们公司工作,没想到就真去了。本版采写:郭佶欣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