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视点
Comment
□本报记者 杨博
最新货币政策纪要显示,美联储决策层对现有的资产购买计划风险开始感到担忧,可能考虑调整购债规模,对此金融市场反应负面。不过考虑到美国经济复苏仍然温和,就业市场尚未出现明显改善,且近期还将面临政府开支削减、债务上限讨论等不确定性因素,美联储短期很难对政策进行实质性调整。其对于调整资产购买规模的讨论尚处于初级阶段,真正采取行动需要等待经济释放更明确的强化信号。
根据今年初达成的“财政悬崖”解决方案,美国联邦政府支出全面削减措施将于3月1日起生效,支撑政府机构运作的拨款计划将于3月27日到期,随后还有推迟至5月中旬的债务上限。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在经历年初的“悬崖”之后,未来几个月还将面临财政的“蹦极跳”。
到目前为止,美国国会两党仍未就上述问题拿出解决方案,且矛盾分歧有深化之势,这很可能将美国再次推向债务违约和评级下调的边缘。在这个节骨眼上,美联储不会突然掣肘,切断美国经济“给养”。
同时,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意外出现萎缩,尽管主要是受到国防开支削减等短期项目的影响,但经济复苏势头仍需进一步考量。目前来看,美国房地产市场触底企稳,但复苏进程还需进一步强化,就业市场有所改善,但远未达到理想状态。在此情况下美联储也不会贸然行动,增加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从美联储决策层的构成来看,尽管在1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投票委员轮换后,更为关注通胀指标的鹰派势力有所增强,但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为主的更关心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鸽派势力仍占主导。伯南克预计将于2014年初卸任,至少在其继续担任美联储主席的近一年时间里,美联储很难在政策上出现太大转向。
若不算“扭转操作”,自2008年以来,美联储已经推出三轮资产购买措施,资产负债表规模大幅扩张至3万亿美元,长期基准利率持续保持在零的水平。如果美联储在今年剩下的时间里继续按现有速度进行资产购买,其资产负债表规模到年底将超过4万亿美元。
对于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带来的金融风险,美联储高层此前已有讨论。事实上,量化宽松不可能长期存在,退出是必然选择,但目前来看美联储对相关问题的讨论还处于初级阶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像是在警示风险,为金融市场因流动性充裕预期而可能产生的泡沫降温。
需要强调的是,美联储设定的失业率降至6.5%以下的目标是货币政策转向的门槛,也就是说在失业率降至6.5%以前,美联储必然要先降低资产负债表扩张速度。而即便是削减购债规模,其依然是在继续注入流动性,且即便最终停止购债,美联储也会在一段时间内维持资产负债表规模不变,流动性收紧绝非一日之功。
去年底以来,全球股市普遍实现大幅上涨,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主要央行的进一步量化宽松政策。一旦宽松政策结束,市场恐面临变数。但也应该看到,美联储决定收手之际,必然是美国经济能够脱离“拐杖”之时。对于市场而言,一个稳定的、具有续航能力的内生性经济复苏,将是长期上涨的更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