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开行量年年增长 中欧班列跑出了新速度

叶 子人民日报海外版

  开行量年年增长,朋友圈越来越大

  中欧班列跑出了新速度(十三五·中国印象(17))

  11月29日傍晚,随着火车鸣笛声,首趟东莞至德国杜伊斯堡的中欧班列,满载着电子产品、防疫用品、家具、五金等价值300多万美元的货物,从东莞常平铁路货运站缓缓驶出。中欧班列再添新成员!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欧班列开行达10180列,已超过去年全年开行量,运送货物92.7万标箱,同比增长54%,往返综合重箱率达到98.3%,再次创造新纪录。

  安全、快捷、成本低,是更多客户选择中欧班列的直接原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国际客运航线停飞、公路受阻、水运停滞等情况下,中欧班列成为中外企业进出口的主要运输通道。有外媒感叹道:疫情期间,中欧班列的运行次数不减反增,这展现出“一带一路”在扩大贸易与商业交往中颇有潜力的一面。

  “十三五”期间,中欧班列凭横跨欧亚大陆的独特优势,开行量和货物发送量均快速增长,成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中欧贸易以及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为紧密的运输大通道。

  从地图上俯瞰,这5年,更多中外城市进入中欧班列“朋友圈”——

  自2016年8月“穗满俄”线路开通以来,广州的中欧班列已延伸覆盖到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并以多式联运形式贯通东南亚。如今,打开中欧班列的线路版图你会发现,义乌、武汉、西安、重庆、青岛……在中国的东南西北中部,均有中欧班列的重要节点城市。目前,中欧班列有西、中、东3条通道:西部通道由中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中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得益于中欧班列,广大内陆地区悄然从开放的末端变为前沿。

  2016年6月,在统一品牌中欧班列首达华沙的仪式上,习近平主席与波兰总统杜达共同品尝波兰苹果的场景令许多人记忆犹新。向外看,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波兰、立陶宛、塞尔维亚、乌克兰……越来越多国家及城市加入中欧班列“朋友圈”。目前,中欧班列的运输网络已通达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纵横交错的铁轨辐射到整个欧亚大陆。

  将镜头拉近观察,这5年,更多中外产品通过中欧班列互通有无——

  在距中欧班列(蓉欧)终点罗兹车站50多公里的利普尼采小村,波兰奶农马里乌什饲养了170头黑白花奶牛。和其他6000多户奶农一样,他家的部分牛奶将变成乳制品,一路“坐上”中欧班列来到中国人的餐桌。而新疆果农生产的苹果汁,也搭乘中欧班列这趟快车,在中亚地区及俄罗斯市场打开了销路。

  沿着中欧班列,中国制造的日用百货、服装、电脑等商品便捷地进入到欧洲各国的消费市场;西班牙红酒、荷兰奶酪、波兰水果、德国汽车以及欧洲各地的生物医药、母婴用品、成套橱柜等货物走入中国寻常百姓家。中国品牌“走出去”,世界商品运进来。对此,在中国铁路武汉局工作的梅先生深有感触:“波兰的牛奶很好,俄罗斯的冰淇淋我也非常喜欢!”

  其实,一个口岸的变迁就能映射5年来中欧班列的整体升级。

  在中国北部的满洲里,2016年经满洲里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共计1036列次,而2020年前10个月就达到2486列次,运行线路从2016年的32条发展到如今52条。班次多了,运行效率却没有下降。通过建设线上数字口岸系统,通关效率大大加快,中欧班列在满洲里口岸的通关时间可以确保在3小时之内。货物种类也在不断丰富,由最初比较单一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发展到今天的多种品类并存,科技产品逐步增多。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随着铁轨延伸的是物流干线,也是经贸、人文交流的延长线。在中欧班列沿线,许多口岸城市又热闹起来,新的物流、工业和商业中心拔地而起,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向国际市场释放,这条货运通道带动沿线国家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正如欧亚铁路物流股份公司总裁阿列克谢·格罗姆所说,在中欧班列这条重要供应链中的国家都会从中受益,各国民众的生活都将得到改善。

  “十三五”期间,中欧班列运量由2016年的年发运14.5万标箱增长到2019年的72.5万标箱,年均增长71%。预计今年底,中欧班列年运量将超过100万标准箱。荷兰GVT物流集团总经理罗兰德·弗布拉克表示:“在国际物流领域,中欧班列的竞争力非常明显。在疫情防控期间,这种优势更加凸显。随着中欧电商贸易日益扩大,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增加班列。”

  大道越平川,亚欧一线牵。古丝绸之路上,沿线国家和人民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而今天,“钢铁驼队”将欧亚交通运输干线串了起来,已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金字招牌”。

  叶 子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