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海环交所总经理刘杰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引进更多投资者 提升碳市场活跃度

刘丽靓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进入倒计时。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全国碳市场建设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计近日将正式启动。

  他表示,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后,还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细化建设路线图和时间表,尽快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进一步扩大市场参与行业和交易主体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更好发挥碳市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气候投融资等方面的作用,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顶层构架明晰

  中国证券报:目前,全国碳市场顶层构架的构成以及核心要素是什么?

  刘杰:从市场总量看,全国配额总量为各省级行政区域配额总量加总,2021年发电行业覆盖碳排放近40亿吨,全国碳市场启动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在分配和清缴方面,目前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已按机组2018年度供电(热)量的70%为重点排放单位预分配2019年至2020年的配额。根据生态环境部工作安排,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在2021年9月30日前完成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019年至2020年度的配额核定工作,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将在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配额清缴履约工作。

  在注册登记方面,注册登记机构通过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对全国碳排放权的持有、变更、清缴和注销等实施集中统一登记,负责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统一结算,管理交易结算资金,防范结算风险。

  在市场交易环节,交易主体包括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机构和个人。交易产品为碳排放配额,生态环境部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适时增加其他交易产品。碳排放权交易应通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进行,可采取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及大宗协议交易)、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方式。

  在监测、报告、核查方面,按照规定,重点排放单位根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技术规范,编制上一年度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每年3月31日前报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生态环境部的工作安排,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于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发电行业的核查数据报送工作。

  完善风险控制机制设计

  中国证券报:全国碳市场交易在风险控制以及交易调节机制方面具体是怎样规定的?

  刘杰:为维护全国碳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交易机构建立了涨跌幅限制、最大持仓量限制、大户报告、风险警示、风险准备金、异常交易监控等制度。

  具体来看,在涨跌幅限制方面,挂牌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10%之间确定,大宗协议交易的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30%之间确定。最大持仓量限制方面,交易机构对交易主体最大持仓量进行实时监控,注册登记机构应当对交易机构实时监控提供必要支持,交易主体交易产品持仓量不得超过交易机构规定的限额。交易机构可根据市场风险状况,对最大持仓量限额进行调整。在大户报告制度方面,当交易主体持仓量达到交易机构规定的大户报告标准的,交易主体应向交易机构报告。

  同时,在风险警示以及异常交易监控制度方面,交易机构认为必要的,可以单独或者同时采取要求交易主体报告情况、发布书面警示和风险警示公告、限制交易等措施,以警示和化解风险。异常交易监控制度方面,当交易主体违反规则或者交易机构其他业务细则、对全国碳市场正在产生或者将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机构有权对交易主体采取限制资金或者交易产品的划转和交易、限制相关账户使用的措施。重点监控的行为包括大量或者多次进行自买自卖,或在自己实际控制的账户之间大量或者多次进行互为对手方交易,大量或者多次进行高买低卖交易,大额申报、连续申报、密集申报或者申报价格明显偏离申报时的最新成交价格,可能影响交易价格或者误导其他会员或客户进行交易的行为等。

  加快推动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设立

  中国证券报: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后,将如何进一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

  刘杰:在全国碳市场启动初期,发电行业(纯发电和热电联产)作为突破口,全国2225家发电企业将率先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十四五”期间其他行业将尽快纳入,最终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个行业。

  结合国家排放清单编制工作,生态环境部已连续多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的数据核算、报送和核查工作。

  中国证券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重组设立工作进展如何?目前上海试点市场和全国碳市场将如何衔接?全国碳市场启动后,上海环交所工作重点主要聚焦哪些方面?

  刘杰:根据生态环境部最新要求,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由上海环交所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上海区域市场现有发电企业将直接划入全国碳市场,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将不再参与地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市场。而区域碳交易试点地区其他行业继续发挥现有作用,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向全国碳市场过渡,具体过渡的时间表、路线图方面,还要根据全国碳市场发展、根据地方试点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

  上海环交所重点工作将主要聚焦三个方面。一是流动性和活跃度。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化程度还欠缺,参与机构投资者不多,期待能进一步完善交易机制、丰富交易产品类型以及引进更多投资者,适当提升碳市场流动性和活跃度。二是推动配额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统一。全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即将启动,推动配额市场和自愿减排市场统一,发挥自愿减排市场和配额市场协同效应,实现全国碳市场规模化、规范化发展。三是深化推进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设。目前,上海正在探索开展长三角碳普惠体系建设、碳金融创新等业务,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申报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深化推进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建设。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