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理财通”启动的积极意义
一、“跨境理财通”的启动,凸显了粤港澳大湾区独特的“一国两制、三个货币体系”在促进中国金融开放方面的独特优势,也使得粤港澳大湾区逐步成为中国连接经济金融体系内循环与外循环之间的重要纽带。
国家大湾区战略不断推进的过程将是三个货币、三种各具特色的金融制度、离岸与在岸市场不断深化融合、共同发展的过程。在“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分属于不同关税区域,法律制度和金融体系运行条件不同,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相比世界其他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产业方面已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金融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促进区内的金融要素便捷流动,将让金融更好地赋能实体经济,将大湾区建成国家开放型区域创新共同体,也能更好地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独特作用。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跨境理财通”此时推出,标志着金融领域进一步整合粤港澳三地制度、金融体系、产品和服务优势,实现区内的金融服务便利化,从金融层面支持大湾区作为国家双循环的重要连接纽带,成为国家高层次对外开放和创新引领经济转型的重要窗口。而且,“跨境理财通”的顺利推出不仅需要在金融基础设施方面支持“跨境理财通”的有效运作,也需要大湾区内各方金融监管的沟通配合、以及金融法规的协调统一。“跨境理财通”的顺利推进可以为国家未来的跨境金融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可以根据国家金融和跨境资金流动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试点地区和范围。
二、“跨境理财通”的启动,表明人民币在资本项目的开放在银行理财产品领域取得新的进展,目前人民币在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子项目已经所剩不多,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张,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人民币有条件在不长的时间内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从而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更为宽松的条件。
以主要国际货币国际化的经验来看(如日元、德国马克等),货币国际化进程与开放资本账户结伴而行。目前中国资本项目7大类共40项交易中,也已经实现可兑换、基本可兑换、部分可兑换的项目共计37项,不可兑换子项目仅剩下3项,主要集中在境内资本市场一级发行交易环节,如非居民境内发行股票、货币市场工具和衍生品业务。
就目前资本市场交易的开放程度,股票二级市场已于2002年和2011年,先后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在核定的投资额度内,进入境内资本市场进行证券投资。2014年沪港通、2016年深港通、2017年债券通正式启动,2019年 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全面取消,使得中国资本项目在股票和债券二级市场的跨境投资上已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开放。截至2021年二季度,国际投资者持有的境内人民币债券及股票已达到3.83万亿和3.76万亿元人民币,总规模较2016年人民币加入SDR篮子时增长了近6倍 。同时,国际主要央行及政府部门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已经占国际外汇储备的2.45%,超过了澳元和加元。
而在居民使用外汇方面,目前境内个人每人每年均享有等值5万美元的便利化结汇和购汇额度,但不可以用于境外的资本市场投资,个人对外投资只能通过规定的渠道如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等实现,后者需要在一定额度范围内实现对外配置,渠道和规模较为有限。
“跨境理财通”的实施,意味着除了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基金互认等现有开放渠道之外,在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之间又增加了一条新的资金循环渠道。中国居民个人的对外投资将逐步实现多资产种类、多渠道并行的模式,有利于探索个人资本项目跨境交易,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跨境理财通”有效地借助了“互联互通”框架,通过区内银行体系建立的闭环式资金管道,跨境投资对方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或理财产品,实现了跨境资金闭环管理,并且在推出时设置总额度和单个投资者额度限制,在增加人民币跨境的应用场景的同时,以安全可控的方式防止资本外流。
从跨境监管角度,“跨境理财通”为居民资金跨境投资开通了新的渠道,也对监管要求、跨境资本管理都将提出更大挑战,需要两地监管机构、交易平台和市场参与者进行更密切的沟通和配合。“跨境理财通”基于“互联互通”框架,可以提供透明、专业高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和风险控制,有效提高了跨境资金流动监管效率,降低资本项目开放的操作难度。在当前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中,“跨境理财通”将市场开放与降低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并行推进,在为数不多的人民币资本项目不可兑换项目上,正在探索更为适应中国市场开放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更为宽松的条件。
三、依托互联互通在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成功实践,“跨境理财通”将金融市场开放进一步延伸到规模更大、客户覆盖面更广的银行理财产品,是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进一步推进,这也显示出中国继续推动金融市场开放的清晰的政策方向,为海内外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理财市场和资产管理领域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顺应当前中国内地金融市场开放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跨境理财通”将进一步拓宽境内外个人进行跨境证券投资的渠道。自2020年以来,国际资本加速流入中国市场。随着发达经济体央行持续施行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国债相对发达经济体国债利差创下新高(2020年美元零利率水平使得中美之间利差最大接近250个基点),2020年外资持有的中国境内债券和股票的新增规模达到1.1万亿元和1.3万亿元的历史新高,大大超过2019年的0.5万亿元和1万亿元的流入规模。中国A股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国债券获纳入彭博巴克莱等被全球基金广泛追踪的债券指数,使得越来越多追踪这些全球指数的、包括各国央行、主权基金、国际养老基金等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将根据指数变化,加大配置中国资产,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程度不断加深。目前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债券占境内债券市场托管余额的3.1%,持有的股票占境内A股流动市值的比例超过4%,增长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中国居民财富走出去正步入国际化配置的新阶段。截至2020年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8.7万亿美元,其中外汇储备规模约3.3万亿美元,占对外金融资产总额的37%,占据对外资产首位。“跨境理财通”有利于拓宽居民个人跨境证券投资渠道,让不同市场主体基于不同预期和风险偏好,提高民间部门的海外投资比例,进一步优化国家的资产负债结构。
尽管初期“跨境理财通”试点总额度暂定为1500亿元人民币,主要针对金融净资产不低于100万元个人投资者,在流入规模上逊于机构投资者,但作为拓展资产管理市场的切入点,“跨境理财通”将为区内财富管理业务跨越式发展提供重要契机。有数据显示,大湾区9市高净值人群数目庞大,大湾区经济总量推动财富快速累积,拥有600万元人民币、1000万元人民币及1亿元人民币资产的高净值家庭,广东省拥有比例分别为69.2万户、29.1万户及1.69万户,为区内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的海外资产配置需求。目前中国家庭投资于金融产品占总资产比例仅为17%,而英国、日本分别达到27%和38%,而美国则高达58%。越来越多高净值人群将不只是依赖单一资产(房地产)进行投资的比例,跨境投资分散投资风险已成为共识。
在目前5万美元便利化换汇额度之外,“跨境理财通”为内地居民使用香港市场的资产管理服务提供了新渠道。香港是亚洲最大的私人财富管理中心,全球排名仅次于瑞士。截至2020年底,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的管理资产达到34.93万亿元港币。撇除资产增值影响,2020年净吸资2万亿元,较2019年吸资额扩大33%,体现出香港财富管理业的竞争实力。香港财富管理投资产品多元,涵盖上市股票、债券、公募及私募基金、管理账户、另类投资等多个领域,其中股票投资占比最高,占管理资产总值的49%。投资者来自全球各地,非香港本地投资者占所管理资产的64%,为资产及财富管理业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中来自北美洲和欧洲的投资者达到22%和11%,来自内地的投资者达到10% ,从侧面印证了香港市场的国际化。
香港丰富的产品组合和众多的财产类别使其具备了为中国内地居民提供服务的突出能力。“跨境理财通”开通后,更多内地高净值客群可以以香港为基地进入国际市场建立全球化的资产配置,且得到有效的投资者保护。“跨境理财通”将重塑香港财富管理的发展形态,并促进两地金融市场进一步融合,为两地财富管理市场带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的开展,是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内地金融市场开放的又一重要举措,对于丰富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投资产品,个人投资便利化和跨境人民币资金的双向流动具有积极意义。大湾区经济总量、科技产业规模已获得长足发展,“跨境理财通”则是在金融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将推动大湾区在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先行一步,在沪港通、深港通基础上,为推进个人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国际化稳慎推进进行有益探索。(巴曙松教授系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