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三夏”生产:丰收喜报频传 夏播紧锣密鼓
“产量高、质量高、价格好,情况好于预期,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是记者近日在夏粮主产区一线调研听到的丰收“喜报”。眼下,全国麦收工作已接近尾声,多个主产区小麦质量好于常年,收获超出预期。与此同时,夏播也正紧锣密鼓开展。夏粮归仓,秋粮初长,大地再次种下丰收的希望。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专家表示,今年夏粮丰收底气足,加之惠农政策接连出台,提振了农民的种粮信心,能够让中国人把饭碗端得更牢。
近日,记者来到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代召乡曹乐堡村看到,农民曹红波的麦地里,伴着机器轰鸣声,一摞摞麦穗正被装进联合收割机的“肚子”里,变出黄澄澄的麦粒。
受去年历史罕见秋汛影响,河北省冬小麦越冬前苗情为近30年来最差。而据农情调度,目前河北省小麦长势普遍好于常年、接近历史最好的去年,夏粮丰收在望,预计大面积收获将于6月22日左右基本结束。
“今年全村小麦长势‘爆好’,家家户户小麦产量都很高。”代召乡曹乐堡村党支部书记张鹏飞对记者说,目前曹乐堡村2855亩小麦已全部颗粒归仓。
“三夏”大忙时节,这样的丰收喜报频频传来。
随着夏收基本完成,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安徽4280万亩小麦单产、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
“今年的小麦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综合业务股股长武杰说,“前些年,小麦有不完善粒,今年籽粒饱满,看着真喜人!”
记者从安徽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了解到,近期,该局对淮北、亳州等主要小麦产区开展的质量调查显示,截至6月7日,三等以上小麦占95.1%,比上年同期提高9.7个百分点。
“超预期”收获来自一系列“超强度”稳粮举措。一方面,精量播种、病虫精准测报、“一喷三防”等技术在田间广泛应用,科技支撑已经贯穿粮食生产、流通、收储等全过程。另一方面,从播种、管护到收割等各环节,机械化让粮食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去年我们村开挖了1000多米灌溉渠,农业农村局定期飞防打药,技术人员田间地头实地指导,代召乡主管领导和包联干部实地查看苗情、开展‘科技壮苗’行动,实打实地干在地头。”张鹏飞告诉记者,今年小麦没有受病虫害、干热风等侵扰,长得特别好。
减损也是增产。记者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通过推广粮食机收减损技术,今年安徽省小麦机收损失率在2%以下,减少小麦收获损失约3亿斤。
粮出手、钱到手——根据中粮集团介绍,今年夏粮收购呈现出质、量、价“三高”的态势。目前来看,中粮今年收购价格明显高出最低收购价,为近年来最高。
“新麦上市以来,加工、储备、贸易等各类企业采购意愿较强,积极入市收购,市场活跃度高。目前,小麦收购价格普遍在每斤1.5元左右,远高于1.15元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副处长、研究员姜楠说。
全面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农资补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一系列惠农好政策纷至沓来。
细数着自家16亩地的总收益,曹红波爽朗的笑声回荡在麦田里,“1亩地产量1350斤,收粮点1斤小麦收购价格1.5元,一亩地收益2025元,收获情况比往年都要好!”
“今年以来,我国夏粮生产面对各种挑战,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多措并举,攻坚克难,确保夏粮丰收,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姜楠说。
夏收连着夏种。眼下,多地夏种也进入高峰。
收完小麦,一大早,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种粮大户尚跃又忙着在田间播种玉米。尚跃说,趁着天气好,抓紧把种子播到地里,农时可耽误不得。
今年,尚跃复合种植了370亩大豆玉米。“2行玉米、4行大豆间作套种,不仅能实现玉米不减产,还能增收大豆。”尚跃说。在安徽东南部,水稻插秧也正紧张有序进行着。
记者了解到,今年安徽预计夏播粮食面积6145万亩,截至6月12日,已播种3615.9万亩,占计划面积58.8%。在夏粮及春播粮食面积均较上年增加基础上,夏播意向全部完成后,安徽全年粮食面积将达10970万亩以上。截至6月14日,河南全省夏播面积7879.4万亩,占预计面积的87.5%。
夏粮归仓,秋粮初长,田地里再次种下丰收的希望。
(记者 汪子旭 郭雅茹 水金辰 姜刚 郭雅茹 马意翀 北京 石家庄 合肥 郑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