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农业发展 浙江科技强农托起“共富”梦
中证网讯(记者 杨烨)秋分过后,各地进入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忙碌时节,田间地头尽是欢声笑语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十一”长假期间,浙江省多地农田也迎来了丰收,不少种粮大户开镰收割,享受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浙江省强化科技赋能农业发展,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丰收幸福“科技造”
占地4万平方米的育苗基地,每年培育、嫁接苗超过2亿株,全面覆盖嘉湖甬台温地区的种苗需求,年产值可达1亿元。这里,是位于桐乡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三村村的中科康成种苗基地,这块种苗基地是长三角健康农业研究院参与的项目之一。
“相比过去人们印象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我们的种苗基地有些‘另类’,不需要下地,我们的员工在这间育苗工厂里,只需要轻点手机就能干活。”种苗基地负责人说。记者了解到,在中科康成种苗基地里,有不少三村村等周边村民就业务工。他们的土地流转到村里统一规划成中科康成种苗基地,除了收到土地流转金,不少村民还能在种苗基地里当上“新农人”,就近务工,拿到一笔不菲的薪金,可谓一举两得。
实际上,像中科康成这样规模的育苗基地,在桐乡还有一家。位于桐乡农业经济开发区(石门镇)的安信数字化育苗工厂里,工作人员只要轻点手机,就能开启自动浇水模式,苗床随即“跑动”起来,5台固定喷灌车同时作业,30万株种苗1小时轻松“解渴”。“从播种到出苗,整个流程我一个人就能搞定。”现场一位工作人员说,有了数字化助力,工厂的播种成功率达到99%以上,今年以来,工厂的出苗量超过400万株。
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行口村的稻田里,金灿灿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趁着晴好天气,村民们正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忙着收割水稻。近年来,依托碧湖平原地理条件,莲都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大大提高水稻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碧湖镇行口村村民方建军说:“以前种田都是人工的,比较辛苦。现在加入合作社都是机械化,从插秧、补种、耕田、割稻都是机械化,省力很多。”
数字化赋能农业
“如今,数字化赋能的溢出效应体现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浙江嘉兴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浙江乡村大脑”体系架构,嘉兴正进一步全面强化数据采集、更新、归集、共享,加快“浙农富裕”“浙农服”“浙农宅地”“浙农经管”等应用建设,全面推广应用“浙农码”,重点开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数据仓+能力中心+业务应用”,深耕农业农村领域的数字化先行先试,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嘉兴样板,同时也通过数字赋能农业产业,让广大农民“掌”握丰收“金钥匙”。
在位于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广陈镇)的浙江绿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里,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如今销售瓜果农产品可谓十分从容。在种子播下去之时,他就已经在“浙农服”平台的“找农产品”板块上,发布了当月自家基地可供销售的农产品预产量,待瓜果成熟时,只需安心坐等订单“上门”。
这是如何办到的?记者来到平湖市农产品展销配送有限公司,在智慧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找到了答案。记者看到,这里的智慧指挥中心可以实时显示该公司每家线下门店的销售情况、每日畅销单品,这些数据定期推送给平湖本地的基地,农户就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各自的生产和销售计划。“什么好卖就种什么,哪里畅销就供哪里,大数据为农业产销对接解决了大麻烦。”一位“浙农服”用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