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动能正澎湃——江苏南京推动节能降碳一线见闻
新华社南京8月16日电 题:绿色动能正澎湃——江苏南京推动节能降碳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何磊静
走进江苏南京市高淳区高岗村的近零碳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区,茵茵小道两侧,光伏系统、智慧养殖、低碳民宿、全电厨房……一系列绿色能源应用场景让人目不暇接。
“这是智慧能源监测管控平台,能对公共区域内光储、空调、路灯、农业等能源系统集中动态管理,助力实现能耗最低、经济最优的能源利用目标。”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客户经理赵磊手持平板电脑告诉记者,他通过一键点击能远程调节智慧路灯的明亮程度、公共建筑的室内温度以及全电厨房的“火候”。
高岗村的示范场景是南京推进全社会节能降碳的缩影。近年来,南京在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中以低碳城市试点为主线,着力构建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先后出台《南京市“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南京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等文件。截至去年底,南京碳排放强度较2015年累计下降超25%,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
漫步南京街头,不时能感受到涌动的绿色活力。在江北新区,一幢“会呼吸”的建筑引人注目。以木为骨、光伏为顶,这是江北新区人才公寓社区服务中心,也是江苏省目前最大的装配式木结构“零碳建筑”。该建筑屋顶安装数百块光伏板,年发电量约27万千瓦时,通过打造直流微电网,楼内所有照明、空调等用电需求都可就地消纳清洁能源,还能储存富余电能供周边街区使用。
这样的绿色建筑正越来越多,作为国家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南京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目前已确定39个试点项目,总建筑面积达438万平方米。
《南京市深入开展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市公共机构年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20万吨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与2020年相比分别下降6%、7%和7%,以实际行动引领绿色转型。
不少办公楼内,已能吹到“江水空调”。这便是江水源热泵中央空调区域供能系统,能利用流量大、冬暖夏凉的江水作为热泵机组的冷热源。南京江北新区供电公司总经理谭瑾说:“‘江水空调’全面建成后能为近120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提供低碳、高效的集中供冷供热服务,每年可节省空调用能1.4亿千瓦时,相当于南京5.6万户城市家庭的全年用电。”
记者从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通过碳减排倒逼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已成为不少传统企业加快绿色转型的有效路径。
溧水天山水泥有限公司年产水泥熟料150万吨,二氧化碳年排放一度超120万吨。“水泥企业实施低碳、零碳转型是大势所趋。”该公司总经理罗鹏说,天山水泥主动与当地供电部门合力探索水泥行业的“综合碳管理”项目。
罗鹏表示,通过创新开发水泥企业碳排放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开展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等绿电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厂区能源供应和使用的最优匹配与调度。“我们已完成企业95%以上碳排放的全景实时管理,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近百万吨。”
绿色能源也加速交通出行清洁化。在位于南京栖霞区的普洛斯龙潭物流园旁的新能源重卡换电站,一辆重型卡车的全自动换电流程耗时不到5分钟。“我们单日可满足170车次换电需求,全年可替代燃油量135万升,减排二氧化碳3550吨。”该换电站工作人员李启彬说。
国网南京供电公司数据显示,南京已累计建设岸电桩251套,总装机容量21570余千瓦,基本实现长江南京段港口岸电全覆盖。同时,全市范围内已布局150余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车主在主城区10分钟内可充上电。“未来,我们将推动实现适宜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地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国网南京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蒋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