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天晴。67岁的江西省黎川县德胜镇德胜村村民饶田仂站在家门口,看着门前一道一米多宽的深沟,不由地感到后怕。在刚刚过去的这场暴雨袭击下,山洪夹杂着竹梗、树枝等直冲而下,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连日来,中国南方多地持续出现暴雨,致洪涝灾害升级。在历时最长的极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下,今年我国气象年景总体偏差。
事实上,深受其害的不仅仅是中国,从全球范围看,加拿大林火、印度大旱等自然灾害都有其影响因素。更令人忧心的是,尽管最新的大气海洋监测结果显示,这场持续13个月的极强厄尔尼诺现象已于今年4月结束,但其影响仍未消失,而与此同时,拉尼娜现象又将接踵而至。也就是说,在未来一段时期,极端天气仍将高频度出现,对全球经济影响不容低估。
半年收成“打水漂”
“看这个样子,水稻秧苗和蔬菜肯定都没用了,这半年的收成也要打水漂。”村民郑月秀家种了2亩水稻、2亩蔬菜,她告诉记者,家里的水稻和蔬菜已经被淹了三天,而且还不知道积水什么时候能退去。停雨后郑月秀赶紧扒开泡在水里的蔬菜大棚,抢收蔬菜。
在郑月秀所在的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于家村,记者看到,200多亩水稻、100多亩蔬菜全部浸泡在水中,积水最深处达到1米多深。
村民黄瑞林家有8口人,家里有2亩水田,8亩旱地,此次受淹的水田正常情况下一亩能产上千斤粮食,现在被淹了,只能等水退去后种晚稻。
于家村是铅山县的城郊村,村里绝大部分村民靠种菜为生,而此次受淹最严重的就是村里的蔬菜地,眼看着大部分蔬菜都快成熟有收成了,突然降临的暴雨一下子打碎了他们一年的希望。
记者从江西省农业厅获悉,截至5月9日17时,5日开始的暴雨洪涝等灾害已致江西51.6万人受灾,其中农作物受灾37.6千公顷,成灾24.6千公顷,农业损失3.4亿元。从5月10日起,江西强降雨暂告一段落。但最新气象资料显示,预计15日开始,江西省又将有一次较明显降水过程,局部有暴雨和强对流天气。
受灾严重的不仅仅是江西省。在湖南,连日来持续强降雨使湖南永州、郴州、娄底、常德、怀化、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出现了洪涝、风雹灾害,部分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损毁较重,大片农作物被洪水浸泡后绝收。初步灾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日,这一轮暴雨导致74.8万人受灾,3人因灾死亡,7500余人被紧急转移安置。湖南省多地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
广东省多地也深受暴雨之苦。5月10日上午上班早高峰,广州市区黑云压城,大雨倾盆,市区内多处内涝。一些地段水深没过行人大腿,公交车像漏水的船一样在水中缓行,车厢内的乘客要抬脚避水。广州地铁6号线长湴站道路积水倒灌进地铁站,严重影响乘客出入甚至威胁地铁运行安全。
据广东省气象台介绍,9日到10日,韶关、清远和肇庆等地部分市县出现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广州南沙区万顷沙镇录得11级阵风,佛山城区和高州市还出现了冰雹。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5月11日9时,5月4日以来江南、华南及西南地区东部等地接连出现的强降雨过程,共造成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0省区市64市(自治州)243个县(市、区)466.6万人受灾,66人死亡,10人失踪。此外,灾害还造成9.5万人紧急转移安置,6.8万人需紧急生活救助;5200余间房屋倒塌,7.4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68千公顷,其中绝收28.3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3.3亿元。
超强厄尔尼诺刚走
拉尼娜又要来
“自3月21日起,南方地区接连出现13轮暴雨强降水过程,5月份就多达3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与气候变化监测首席专家周兵介绍,以往每年3月至5月是江南春季连阴雨季节,4月至6月是华南前汛期,今年两个气候现象出现叠加,加剧了南方雨势。
“随着持续强降雨且落区与前期重叠,南方地区降水的重叠效应加大了灾害风险,如土壤含水量将进一步增加,部分地区中小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升高。”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马学款说。
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最新数据表明,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国今年一季度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死亡失踪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增加130%、200%和170%。目前,全国有28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受访专家进一步分析表示,近期强降雨等极端天气的出现与厄尔尼诺现象具有较大联系。记者5月11日从国家海洋预报台获悉,根据最新大气海洋监测结果,这场持续13个月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发生的极强厄尔尼诺现象已于今年4月结束。而这并不意味着影响消失。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气候预测室副主任冯立成告诉记者,2015至2016年极强厄尔尼诺是有海温记录以来史上第二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峰值出现在2015年11月。由于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多具有延迟性,本次事件虽已结束,但对中国近海海洋环境的影响仍将持续。与此同时,据预测今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将进入拉尼娜状态。
一波刚走,一波又来。频频出现影响气候变化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究竟是什么含义?据了解,厄尔尼诺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常带来干旱、洪水等灾害。拉尼娜现象则与之相反,该区域海水温度异常降低。这两种现象都与全球气候有密切联系,可能导致极端天气出现的几率增加。
此次极强厄尔尼诺在中国掀起的异常天气,主要表现为去年的暖冬和今年南方的强降雨。
刚刚过去的冬天,我国经历了一个罕见的暖冬。在有的地方,本是“三九四九冰上走”的季节温暖如春,部分地区更是出现“贫雪”。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冬季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1摄氏度,特别是在1月和2月,平均气温刷新历史新高。
去年10月以来,我国南方先后出现了10次暴雨过程,比2000年以来同期平均偏多1倍,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50%,为历史同期最多,部分地区出现罕见冬汛。
“南方地区气温最近坐上了过山车。去年出现罕见暖冬,今年又出现罕见倒春寒。”中国农科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朝云介绍,湖南早稻一般每年4月上旬出秧,但今年由于罕见倒春寒,不少早稻在田里烂秧、死秧,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全球“水火两重天”
这轮厄尔尼诺现象被美国气象学家命名为“李小龙”,因为它无论持续时间、累积强度还是峰值强度,都达到了65年来最高水平。深受其害的不仅仅是中国,从全球范围看,加拿大林火、印度大旱等自然灾害都有其影响因素,世界各地出现了“水火两重天”的现象。
3月初,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及其周边地区遭遇特大暴风雨袭击,沙漠之城“秒变”水乡,这在当地40年来罕见。几乎同时,美国连年干旱的加州遭受暴风雨袭击,而加州北部塔霍湖地区则出现强降雪。在南美洲,阿根廷南部因暴雨导致的洪水将大量毒蛇冲上岸,一些旅游景点被迫关闭。非洲埃塞俄比亚则出现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粮食产量下降了一半。
进入4月以来,泰国气象部门每天都录得超过摄氏40度的高温,部分地区气温一度高达44.5摄氏度。即使对于习惯了热带气候的泰国人而言,今年的天气也热得离谱。泰国自1950年开始有全国天气记录,上次气温这么高还要追溯到1960年。
在印度,由于干旱缺水,地方当局出动火车运水,一些地方因结婚用水告缺只能举办集体婚礼,有的村庄甚至规定:5个人以上不得在水井周围扎堆。
在加拿大,艾伯塔省油砂重镇麦克默里堡的林火自5月7日以来久燃不灭,部分源于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去年冬天当地温度持续偏高、降雪减少。
海水升温引发智利沿岸红潮爆发,已经造成数百万三文鱼和500多吨沙丁鱼死亡,当地一个小岛因此食物短缺。
超强厄尔尼诺在世界各地引起自然灾害,联合国紧急呼救:全球6000万人需要援助。
在埃塞俄比亚沃洛省北部,当地一个部落首领古玛·侯赛因失望地注意到,虽然早过了丰收时间,地里高粱压根没有抽穗。“这些庄稼一点儿用都没有,喂动物都不行,”侯赛因说。
埃塞俄比亚是当前这轮超强厄尔尼诺的重灾区,出现了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灾,庄稼歉收,饥荒肆虐。由于旱情严重,埃塞俄比亚去年的农业收成几乎全无,全国有800多万人吃不饱肚子,近千万人需要援助。
厄尔尼诺现象引发的极端天气在世界各地造成灾难。从非洲到亚洲,从拉丁美洲到太平洋地区的13个国家因此遭受严重损失,营养不良的人数激增,疾病传播加速。
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和紧急援助协调的副秘书长斯蒂芬·奥布莱恩说,全球有6000万人受厄尔尼诺直接影响,仅非洲就有3200万人需要援助。由于每一轮厄尔尼诺的影响滞后,预计“还有数百万人将面临危险”。
然而,即使需要援助的人数不再增长,国际社会提供的帮助也非常有限。联合国估计,要改善厄尔尼诺引发的食物紧缺、农业歉收、医疗援助和紧急供水以及清洁等需求,至少需要投入36亿美元援助。
虽然奥布莱恩警告,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目前全球只筹得14亿美元援款。“不少挽救生命的项目,包括埃塞俄比亚的粮食供给计划,很可能因此中断。”
此情此景,让人不由得想起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那轮超强厄尔尼诺现象的“杀伤力”——共导致2.1万人死亡,造成全球经济损失360亿美元。
(记者高皓亮、吴锺昊、温美良、董建国、王立彬、徐海涛、林晖、吴小康、袁原、荣启涵综合报道)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