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央行强调守牢系统性区域性金融安全底线

陈果静经济日报

  ◎ 2014年12月,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7%,比年初下降0.42个百分点

  ◎ 从外部约束条件看,财务软约束、风险溢价上升、直接融资渠道不畅、支持政策不健全等仍是制约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的重要因素

  本报北京7月3日讯 记者陈果静报道:央行发布的《2014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14年,各地区贷款保持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随着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到位,企业贷款利率有所下降,市场利率水平明显回落,社会融资成本总体下行。

  《报告》显示,2014年末,全国本外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年末低0.6个百分点。年末,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47.1万亿元、12.9万亿元、17.0万亿元和6.0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15.5%、16.8%和13.8%,均与上年末增速基本持平。西部地区贷款增速连续8年超过东部地区。

  在企业融资成本方面,《报告》显示,企业融资成本总体下行。央行的监测数据显示,从贷款利率水平看,各类贷款利率均有所回落。2014年12月,非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77%,比年初下降0.42个百分点。

  同时,制约企业融资成本下行的因素仍较多。央行在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对企业融资成本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从企业自身因素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企业盈利下滑、承贷能力下降、抵押担保不足、资金周转速度变慢、风险溢价水平提高,相应会推升获得贷款的成本;从外部约束条件看,财务软约束、风险溢价上升、直接融资渠道不畅、支持政策不健全等仍是制约社会融资成本下行的重要因素。

  在此背景下,仍需多措并举推动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报告》强调,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既要从银企关系入手,督促银行改进服务,更要注重政策引导和政策协调,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强化综合治理。要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降低企业资金杠杆率,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规范银行经营行为,完善考核体系,规范定价和服务收费。积极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在加强监管和完善风险控制制度的前提下,加快构建与小微企业、“三农”等微观主体融资需求相匹配的、有序竞争的特色中小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改革的深化也将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报告》指出,要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金融机构提升定价能力并加快业务转型,加大支持小微企业等经济薄弱环节发展的力度。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信用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和信用违约行为。加强财政支持,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融资增信等政策措施,分散融资风险。

  《报告》还强调,2015年,要加强对潜在风险的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5年,各地区金融业将继续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和预调微调,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点,保持货币信贷总量与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进一步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改善社会融资结构和信贷投向结构,支持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结合本地区实际,稳步推进金融改革,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