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经参时评:借助“疫情大考”补齐公司治理短板

经济参考报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各地正分区分级做好防控,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支持和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尽快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对于企业而言,应自觉站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深入分析当前复工复产面临的风险隐患,抓好复工复产责任措施落实,有效防范化解公司治理体系和内部控制风险。

  不少企业在疫情中遇到经营困难,很自然会把疫情看作“祸首”。其实大多情况下,疫情不过是一味“催化剂”,让企业早已存在的“病”显露出来。应当认识到,一个经营良好的企业是不太容易在困难面前陷入绝境的,如果企业有完善的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就会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反之,企业则应反思其自身存在的短板与漏洞,有针对性地找到解决方案,加以补齐。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能否及时、完整、有效地发挥作用,是企业在面对公共卫生事件危机时的一道“必答题”。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完善治理机制和内控制度,及时出台并启动“紧急情况应急预案”或“业务可持续性计划”,并在具体环节上加强执行力度,确保各层级、各程序能够按照标准作业程序(SOP)进行。

  我们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看到,不少企业缺乏对重点风险领域的排查,比如员工、外包方、政府、公众、供应链等多个方面,也并未对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分类。具体来看,一是企业的风险管理手段应用不足,如应对突发事件下的情景模拟、压力测试等方面很少模拟,效果也不好;二是企业应对风险的配套保障措施不够,如远程办公的数据和信息安全、医疗卫生保障物资的必要储备等存在明显短板;三是企业在应对危机预案的设置和处置方面,缺少必要的措施和程序。

  有鉴于此,企业应当完善应急治理和管理机制,动态发布管理要求,同时建立疫情防控考核机制并严格执行,对防疫物资保障进行适当统筹与安排。当前,我国企业既面临疫情变化带来的内外市场压力,也面临来自资金链、供应链、客户等相关方的不确定性,亟须在应急管理上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不会总在风和日丽中经营,必须考虑到刮风下雨甚至是狂风暴雨的情况。尽管危机管理理论早已成熟,但很多企业仍然心存侥幸,认为“黑天鹅”不会落到自己身上。此次疫情就是一个预警,相信经过疫情大考,我国企业会总结应对类似危机的经验与教训,补齐公司治理短板。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