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推动新基建 构建中国经济新引擎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黄晓辉

  世界的变革总是伴随着科技创新的进步进行,近年来各项关键科学技术的成果及产业变革的红利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经济冲击,新基建的推动不仅是提振经济的短期举措,更将在抢抓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建设智慧社会中发挥先导和基础性作用。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市场环境探讨全球变革之下中国新基建经济发展蓝图。

  启动新基建的价值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受损,中国宏观经济、中观行业和微观个体也受到冲击。宏观的冲击主要来自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供给方面,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受阻,物流、生产、销售、回款等经营活动受到干扰,企业停工减产。需求方面,消费、投资、出口受到较大冲击。由于疫情隔离防控、复工延迟,生产贸易活动均受阻碍。同时,疫情使得外需疲软、外贸受阻,市场信心不足。对于中观行业的冲击,因人员暂停流动,餐饮、旅游、电影、交通运输、房地产等行业受到直接冲击,家电、汽车行业因外需疲软遭受波折,而生鲜电商、网络游戏等部分行业因消费和娱乐模式的转变获得发展机遇。微观上,疫情打乱了企业经营计划,生产营业停摆,收入和现金流中断,而刚性成本的固定支出,导致各型企业蒙受损失。中国如何在此全方位的冲击下捍卫国家经济市场,将是当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面对疫情所带来的冲击,新基建经济学应运而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新基建带来重大机遇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国际需求快速下降,我国将面临国际产业分工调整的局面。新基建从科学创新理论中走向社会,随着产业改革进入了日常生活中。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基础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新基建的各个领域可谓环环相扣。5G技术相当于人的神经系统,负责信息传输,决定了信息流通的速度。特高压、城际交通和充电桩,是信息输送的主要路径和动力源。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中心相当于人的大脑,负责信息处理和存储,是这一切的核心。工业互联网相当于人的各个器官和肢体等,每个器官负责生产不同的东西,应对不同性质的任务。新基建的每个领域均是这个新经济体系中不可拆除的一环,当他们结合在一起时将起着“1+1大于2”的作用。

  新基建全面和高效的体系结构,决定了它是拉动国家经济的一把利器。在旧基建难以应对疫情所带来冲击的情况下,新基建引领着企业进化转型,引入新基建技术,实现企业的进化,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在如今数字经济体系下,新基建支撑产业升级和鼓励应用先试。与旧基建相比,新基建内涵更加丰富,涵盖范围更广,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此外,新基建更加侧重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物联网,都体现出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大趋势。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一方面体现出传统经济生产体系的脆弱性和市场的敏感性,仅依赖线下的生产经营模式难以应对国内外市场急剧动态变化。另一方面,在抗击疫情期间反映出数字化程度越高的企业越能更快地进行动态调整,具有更好的抗压能力,通过柔性生产、远程运维等方式将疫情的冲击降到最低。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生产方式与商业模式须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增强经济运行体系的稳健性,促进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此次疫情不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同时也是新基建经济体系发展的催化剂。

  未来,新基建将会大规模展开,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的基础设施支撑,给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变革和重大机遇,为吸引全球产业链、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