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3月16日电 题:从“输血”到“造血”——福建宁德探索“医疗联合体”破解困难地区医疗困局
新华社记者 沈汝发
总收入3916万元,增长22.38%;全年出院病人6369人次,增长21%;病床使用率91.4%……这是福建省宁德市贫困山区周宁县医院2011年交出的“成绩单”。这得益于该市为破解困难地区医疗困境探索的改革。
2011年1月,宁德市三甲医院闽东医院与周宁县政府共同组建了股份制形式的“医疗联合体”,由闽东医院投入资金、人才、设备等参与周宁县医院的建设。有关人士认为,这一帮扶形式变短期“输血”为长期“造血”,对持续提升困难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股份制“医疗联合体”变“输血”为“造血”
周宁县位于闽东山区。据该县县委书记官明辉介绍,由于投入不足,周宁县医院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都十分落后,人才流失严重。2004年以来,这家医院引进医护人员64人,但同期调离或辞职的达89人,其中三分之二是中高级人才。
2011年1月,闽东医院与周宁县政府探索组建了股份制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官明辉说,这一改革将周宁县医院由政府投入举办变成由合作双方按比例投资举办并按投资比例与分红约定利益分成。“医疗联合体”由周宁县领导和闽东医院领导组成的董事会负责决策管理和监督,下设管理委员会负责经营管理。
根据协议,周宁县政府以周宁县医院现有医疗、行政用房、现有设施、设备、物品、流动资金折算成股本,在联合体中占49%的股份。闽东医院按每年投入1000万元,3年共投入资金3000万元,用于股份制周宁县医院添置更新医疗设备、房屋修缮和人才引进,加上投入的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力量等,共占51%的股份。
记者看到,原先破旧的周宁县医院在改革后面貌焕然一新,病房大楼进行了重新装修,新添置了血液透析机、数字胃肠机等不少医疗设备,并新成立了急诊科。管理上也完全参照闽东医院的模式,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
闽东医院副院长、周宁县医院院长黄孟华说,“医疗联合体”成立后,闽东医院第一批就派了由34名骨干力量组成的团队到这里工作,同时引进了45名医护人员。另外,还派了周宁县医院9名护士长到闽东医院轮训,10多名医护人员到闽东医院进修,120多人外出参加学术活动。
2004年到周宁县医院工作的骨科医生范明星说,原来医院只能做一些小型手术,现在大型手术也可以开展了。像骨科手术2010年只做了32台,2011年一下子增长到136台。
“医院去年开展了30多项新技术研究,还参加了宁德市卫生技能竞赛,在救急技术、归档病历等方面都获得了奖项。”周宁县医院外科副主任陈贞说,“这在原来是想都不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