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亿市场谁领风骚?1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业绩大比拼:招银理财大赚24亿一骑绝尘
原标题:25万亿市场谁领风骚?14家银行理财子业绩大比拼:招银理财大赚24亿一骑绝尘 几大行只是“看起来很大”?
普遍实现盈利,银行理财子公司2020年业绩排行榜来了!
随着各大上市银行纷纷披露2020年度业绩报告,各银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经营业绩也陆续浮出水面。近日,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了目前披露理财子业绩数据的14家上市银行后发现,上述银行旗下理财子公司均实现盈利,由于开业时间并不一致,最终呈现的业绩也出现明显分化。
其中,招银理财大赚24.53亿元夺得盈利排行榜头把交椅。此外,兴银理财、中邮理财盈利表现强劲,净利润分别实现13.45亿元和11.87亿元分列第二、第三位。从存量理财产品规模来看,工银理财和招银理财均突破2万亿元。
资管新规过渡期即将在年内结束,与此同时,各大银行也纷纷推进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转型。
普遍实现盈利,但分化明显
作为近年来资管行业出现不久的“新物种”,在去年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陆续开业的背景下,包括工银理财、建信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等在内的1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2020年全部实现盈利。
从盈利能力来看,招银理财以净利润24.53亿元稳坐“头把交椅”,实现营业收入37.72亿元,不过其中受招商银行委托管理产品而获得的管理费收入34.64亿元,占比91.83%。去年末,招银理财的总资产为80.61亿元,在股份行中位列第一梯队。
兴银理财和中邮理财业绩也表现不俗。其中兴银理财净利润达13.45亿元,截至2020年末资产总额达69.52亿元;作为国有行中开业相对较晚的中邮理财,其盈利能力却位列六大行之首,去年净利润为11.87亿元,资产规模也接近百亿,达98.52亿元。
由于各理财子公司开业时间不一,其盈利增幅也出现较大的差别。其中光大理财和兴银理财的开业时间在2019年末,因而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百倍。
农银理财以9.91亿元的净利润位列国有行第二,同比增长234.8%,其总资产也达到135.2亿元。交银理财位居其后,去年净利润为6.6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647%,公司总资产达88.74亿元。
除上述公司外,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中,建信理财、工银理财和中银理财虽是第一批开业的理财子,但其盈利水平却被“后来者”反超。其中工银理财资产规模达178.61亿,虽排在各公司之首,但去年仅实现净利润4.08亿元。建信理财全年实现净利润3.35亿元,较2019年增长2.75亿元,资产总额已达161亿元。中银理财全年净利润4.55亿元,资产总额为110.65亿元。
2020年7月开业的信银理财,不到半年却获得超出多家国有大行的净利润,达5.95亿元,表现亮眼。此外,平安理财自去年8月开业以来获得1.65亿元,总资产为54.30亿元。
相比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城商行的注册资本和理财产品的管理规模均相对较小,因而盈利水平相对更低,不过徽银理财、青银理财渝农商理财均实现了盈利,三者净利润分别为1.09亿元,300万元和620万元。
净值化转型提速
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的收官之年,银行理财市场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攻坚之战。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快速压降,净值型产品占比大幅增长。数据显示,各银行下属理财子公司纷纷加快净值化转型。
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1月底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截至2020年末,非保理财余额25.86万亿,同比增长10.5%;其中,净值型产品规模及占比持续快速增长。截至去年末,净值型理财产品余额已达17.4万亿,同比增长59.07%,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的67.28%。
招行年报显示,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不含结构性存款)2.45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11.87%;其中,表外理财产品余额占比达99.97%。招行称,去年该行持续推进业务转型发展。顺应监管调整资管新规过渡期的统筹安排,招银理财围绕优化后的整改计划,平稳有序推进业务转型。一方面持续改造和压退老产品,另一方面丰富新产品种类,加快新产品发行与销售。
兴业银行在年报中称,兴银理财平稳规范起步,根据资管新规要求持续推动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升级。截至报告期末,兴银理财产品余额6858.92亿元,其中,固定收益类产品余额6277.50亿元。
农行称,截至2020年末,农银理财理财产品余额9498.14亿元,均为净值型理财产品。其中,公募理财产品占比97.2%,私募理财产品占比2.8%。交行也表示,目前交银理财,开放式净值型产品余额占比为59.55%。
此前,琢磨金融研究院院长姚杨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在目前的时间点上,多数银行资管条线已经按照先期要求,较好的完成了产品的净值化、标准化转型,独立运作,不将各产品资金混同、不将产品资金与自有资金混同,总体而言有较好的整改效果。”
按照监管要求,资管新规过渡期将在2021年底之前结束,这意味着必须在2021年底之前将旧产品的存量转换为新产品以进行净值管理。
银行理财产品各有创新
记者注意到,银行不断推进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背景下,也加大了对新产品的发布力度,目前各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体系也日渐丰富。
据中国理财网披露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布的产品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4月3日,国内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经发布3928款理财产品。按投资性质主要分为固定收益类、权益类、混合类以及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
从数量上看,固收类产品数量占据总数的8成左右,而配置权益类性质的混合类产品数量也明显增多,不过银行发布的权益类产品目前仍然较少,仅有8只,光大理财发布3只,招银理财2只,华夏理财、工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分别发布1只。
具体来看,理财子公司产品的发行机构以国有大行为主;从期限上看,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虽仍以封闭期限1至3年,但占比逐步减小。
此外,在产品创新上,理财子公司加快布局FOF产品和ESG理财产品。
在各家银行披露的年报中,对于理财产品的创新布局也有提及。工商银行在年报中提到,工银理财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和产品布局,推动非现金、混合类、中长期限产品占比稳步提升。持续巩固固定收益、项目类投资核心优势,积极培育多资产、权益、量化、跨境投资能力,推动产品净值整体稳定增长。
据光大银行年报,2020年,光大理财倾力打造“七彩阳光”产品体系,发行养老客群、薪资管理、儿童成长、卫生安全、ESG等主题理财,推出股票直投、股票指数、黄金挂钩、1分钱起购等特色化产品,同时加大权益布局,阳光红卫生安全、红利增强、ESG精选等权益产品表现良好。
中国理财网披露,2020各理财子公司集中发行了90款FOF产品,工银理财和建信理财是目前的主要发行机构。而这些FOF产品仍以固收类为主,占比约77%,其中大部分为“固收+”产品,而混合类FOF数量仍较少。
另外,ESG理财产品也在国内刚刚起步。资料显示,ESG产品将社会责任纳入投资决策,重点投资于ESG表现良好企业的债权及股权类工具,覆盖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乡村振兴、扶贫等领域。
从投资类型上看,目前市场ESG理财产品主要是固收型,而混合型和权益型的ESG产品仍较为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