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产品“重现江湖” 银行深度参与基金代销
近期市场震荡上行,公募基金发行市场也悄然回暖。包括嘉实领先优势在内的多只新基金,发行短短几日,就获得了大量资金的追捧。在市场反弹中,公募基金再度获得投资者认可。得益于各类基金代销机构纷纷发力,爆款基金也“重现江湖”。
面对来自互联网渠道的压力,银行渠道正在通过绑定大中型基金公司、加大基金销售考核等方式,力求做大基金保有量。同时,越来越多的基金代销机构意识到,好基金能够引流获客,有助于留存客户。
银行“圈定”优质基金资源
爆款基金“重现江湖”。由易方达基金王成管理的易方达悦夏一年持有近期发布成立公告称,该基金募集两个交易日,获得了8.9万户投资者、129.25亿元资金认购。记者了解到,该基金展开了全渠道销售,仅在华夏银行渠道的销量就超过了百亿元。
与此同时,嘉实基金价值风格投资总监张金涛管理的嘉实领先优势在5个交易日内,募集金额就达到了79.05亿元。公开信息显示,该基金选择了中国银行进行单渠道销售,获得了6.32万户投资者的认购。
整体来看,不同于以往基金发行通过全渠道销售合力实现巨量认购,近期的爆款基金主要倚赖于单家银行的大力销售。业内人士表示,银行愈发注重财富管理业务,有意提升自身在基金销售领域的市场份额。
日前,招商银行联合各家基金公司启动“招阳计划”,首批入围的有34家公募基金公司的183位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专业方向覆盖了权益、固收等。对于入围“招阳计划”的基金经理,招商银行将在首发定制、持营推动、五星之选入榜、配套资源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倾斜。
记者还了解到,某家商业银行也在近期与11家头部基金公司达成合作,倾斜资源发行这11家基金公司的产品。
“无论是国有行,还是股份制银行,都积累了可观的客户保有量基础。得益于庞大的客户群体,银行有能力做大单只基金的规模。”华南一家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银行越来越倾向于和大中型基金公司合作,挑选明星基金经理发行产品,更有部分银行直接绑定了头部基金公司的资源。在此趋势下,大型基金公司的规模将越做越大,公募行业的强者恒强、两极分化态势将进一步加速。
应对互联网渠道的挑战
事实上,银行近来在财富管理上加大投入,正是为了应对互联网渠道的强势冲击。
据Wind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银行渠道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保有量规模,占到全部代销渠道保有量的六成左右;银行渠道的非货基保有量规模,占到全部代销渠道的不足六成。而互联网渠道的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保有量规模,以及非货基的保有量规模,均已经占到全部代销渠道保有量的两成以上。而过去银行的基金保有量占比曾超过80%甚至更高,可见银行在基金代销领域的绝对优势有所减弱。
从渠道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末基金保有量最高的前五名机构中,互联网巨头占有两个席位。在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保有量方面,招商银行以6711亿元位居第一,其次是蚂蚁财富5719亿元,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天天基金紧随其后,分别达到4992亿元、3794亿元、3750亿元;在非货基保有规模上,蚂蚁财富以8901亿元位居第一,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天天基金分别达到7079亿元、5366亿元、4572亿元、4324亿元。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等银行,在非货基的保有规模上却不足1000亿元。
一位资深基金分析师表示,近年来基金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让基金代销机构意识到优质的基金产品可以实现引流、获客。尤其是对于银行而言,在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优质基金能够让客户的存款迅速“搬家”,更好地实现客户留存。
华南一位基金市场人士认为,互联网机构相对包容、开放,倾向于做平台管理,在低费率引流、流量转化、产品超市打造、年轻客户需求挖掘、客户投资陪伴等方面做得相当出彩。目前,银行销售也在快速转型,一些做法正逐渐互联网化。
上述基金公司总经理也提出了担忧,面对互联网的冲击,部分银行通过绑定大型基金公司发行产品的方式相对简单粗暴。代销机构在扩大基金保有量的同时,解决“基金赚钱而基民不赚钱”的问题,让客户投资赚钱、提升客户投资体验更为重要。“银行变相地提高了基金合作门槛,使得公募行业分化越发严重。但是,投资品不同于消费品,在某些时候,规模是业绩的敌人,当基金规模过多集中在少数公司、少数基金经理时,将会影响为客户带来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