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四家国有银行晒成绩单: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王方圆 黄一灵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8月27日晚,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四家国有银行发布2021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四家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增长。此外,四家银行的资产质量呈稳中向好态势,不良率保持低位。

  信贷结构投放方面,各家银行均加大了对实体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绿色产业的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效能提高。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各家银行成果丰硕。

  不良贷款率下降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677.93亿元,同比增长4.3%;归母净利润为1634.73亿元,同比增长9.9%。建设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163.32亿元,同比增长7%;归母净利润为1533亿元,同比增长11.39%。

  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净利润增速更为迅猛。今年上半年,交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338.95亿元,同比增长5.61%;实现归母净利润420.19亿元,同比增长15.10%。邮储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576.53亿元,同比增长7.73%;实现归母净利润410.10亿元,同比增长21.84%。

  经营绩效稳步向好的同时,四家银行资产质量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拨备覆盖率均有所提升,风险抵补能力持续增强。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54%,较上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91.97%,较上年末上升11.29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不良率为1.53%,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22.39%,较上年末上升8.8个百分点。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0%,较上年末下降0.0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49.29%,较上年末上升5.42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至0.83%,不到行业平均值的一半;拨备覆盖率为421.33%,较上年末提高13.27个百分点。

  信贷投放结构优化

  数据显示,各家银行上半年的信贷投放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小微企业、制造业、绿色产业、乡村振兴产业的投放力度有所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以工商银行为例,该行副行长王景武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40.4%,超额完成监管要求。支持制造业方面,截至6月末,投向制造业的公司贷款余额达到1.83万亿元,比年初新增1836亿元。房地产贷款方面,投放节奏稳健,总量占比下降,符合监管要求。

  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各家银行也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截至6月末,工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2.15万亿元;绿色债券投资、绿色非标代理投资、绿色租赁融资等余额达4000多亿元。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为1.5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36.01亿元,增幅为16.65%。交通银行绿色贷款余额4088.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5%;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171.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87%。

  交通银行表示,下一步,该行将围绕“碳中和”目标推进过程中新增的各类融资需求,重点支持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绿色生态、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等绿色重点产业领域,积极发展“碳中和”债券,关注“碳交易”等市场热点衍生的业务机遇和客户。

  数字人民币业务取得进展

  今年以来,数字人民币发展如火如荼,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参与,表示将继续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试点和应用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建设银行开立个人钱包723万余个,对公钱包119万余个,累计交易笔数2845万余笔,交易金额约189亿元。工商银行累计开立个人钱包超463万个,对公钱包132万个,签约数字人民币受理商户18万个,交易金额超过5亿元。同时,与46家商业银行同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数字人民币全场景生态体系。

  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斌表示,目前,交通银行数字人民币系列产品已接入数字政务、智慧园区、连锁商超、餐饮娱乐、交通出行、跨境电商等场景。上半年交通银行落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13万个,开立个人钱包116万个,对公钱包13万个,累计交易金额达25亿元、交易笔数630万笔。

  钱斌表示,下一步,在合规的前提下,将进一步拓展延伸数字人民币消费场景,例如政务缴费、企业贸易、跨境支付等领域,并积极加强与2.5层同业(指银行、保险、基金、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具备数字人民币场景拓展能力机构)的合作。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