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

向家莹经济参考报

    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助力,绿色金融发展迎来密集支持政策。近期,部委层面密集释放对绿色金融支持加码的政策信号,北京、黑龙江、海南等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也在加力谋划与地区适配的绿色金融发展规划。与此同时,发改委表示将支持节能减排企业上市及再融资。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背景下,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越来越多“首单”加速落地,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多个交易所纷纷表态,称将进一步支持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业内人士建议,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力绿色资产可以在“减污”“降碳”“增绿”和“防灾”四个方面寻求机会。

  绿色金融发展获央地力挺

  近来,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改委等部委到地方政府及金融监管部门,一系列政策部署密集开展,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

  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强调,要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重点,抓好抓实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工作,为持续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向纵深发展贡献金融智慧和力量。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在“绿色赋能·永续发展”银行业绿色金融论坛上表示,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不能“单打独斗”,要加强对各个部门,地方政府合作。

  在加快绿色产业融资方面,发改委党组副书记唐登杰此前撰文指出,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加快推进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建设。

  地方层面,9月以来已有多地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地区绿色金融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北京证监局等8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北京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将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真金白银”支持、绿色金融综合评价、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等措施,激励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绿色低碳领域。

  黑龙江省发布《黑龙江省绿色金融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以金融支持黑龙江省绿色产业发展和支柱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为主线,构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海南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意见的实施方案》表示,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把绿色金融纳入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拓展绿色企业和项目抵质押品范围。

  创新不断“首单”批量落地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快速发展。央行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全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3.92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7.5%。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6.79万亿元和2.58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

  作为蓝海领域,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越来越多“首单”加速落地。工商银行成功发行全国商业银行首单绿色汽车分期资产支持证券。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作为联席主承销商,发行了南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2021年度融资租赁第一期绿色资产支持商业票据(碳中和债),该票据为全国首支公募碳中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中国分布式光伏投资开发运营企业道达尔远景宣布完成了由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法国外贸银行共同提供的8000万美元跨境组合融资项目的首批提款,该项目为中国新能源领域的第一笔无追索项目融资。此前,民生银行也携手三大央企落地全国市场首笔碳排放权担保业务。

  “近几个月内,‘首单’创新类的碳金融产品密集发布,这是一个大方向,不过当前相关产品的发行主体主要是大型央企,国有大行和股份行。对于一些中小银行和理财子公司而言,发力这类产品还需要市场进一步成熟。”一家城商行业务人士表示。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表示,绿色金融市场的可持续性发展,还有赖于碳交易市场的打通、投行水平的大幅提升、参与主体的丰富、发行主体的扩容以及银行资金、理财资金与保险资金的大力支持。特别要提升银行资金方面的参与意愿,降低风险权重、将其纳入普惠考核口径等,以及投行机构的参与力度。

  多个交易所已纷纷表态,将进一步支持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表示,上交所将重点围绕大力支持“双碳”融资、持续开发“双碳”投资产品、研究建立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深化“双碳”领域国际合作等四个方面发力。深交所总经理沙雁表示,深交所将构建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创新资本形成体系、推出更多支持绿色产业的创新产品、打造体现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体、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引导绿色金融发展。

  更多业务空间有望开启

  据德意志银行预测,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或将在2060年增至100万亿元人民币,发展空间巨大。不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绿色信贷仍然是绿色金融的主要内容。

  任涛表示,目前全国统一的碳市场尚在起步阶段、部分操作细则和市场要素仍需进一步补齐、相关部门对碳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仍比较谨慎、政策层面还处于摸索阶段,而绿色项目的长周期与资金持续大量投入特征很难与市场资金的风险收益要求相匹配,同时碳排放权定价效率与准确性还有待提升、金融机构对绿色项目的识别把控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初期机构密集布局难免会存在一定风险。

  谈及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拓展方向,叶燕斐表示,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寻找绿色资产成为金融机构难点。他认为,未来,金融机构发力绿色资产需在“减污”“降碳”“增绿”和“防灾”四个方面寻求机会。

  以降碳领域为例,叶燕斐提出,高碳行业未来可能会由六大行业扩展到九大行业,占整个碳排放的75%左右,这些领域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改造加快推进碳强度,降低行业碳强度需要做大量技改方面的信贷。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