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跨境理财通南北差异逐渐显现 银行开始拼产品拼内功

证券时报

   跨境理财通正式落地一周,南北额度使用不断增加。最新数据显示,北向额度日使用已超过4000万,南向额度超过3000万。

   一周来,各家银行在与客户的接触中,对南北差异也有了更多的感受。随着前期的储备客户开发接近尾声,银行要想在跨境理财通上抢下市场份额,需在服务、产品上下更多的功夫,真正考验内功的时候来了。

   南北使用额度

   均突破3000万

   湾区居民正在适应跨境理财通这一新的投资渠道。首周大多数时候,南向通较热,北向通额度使用较少。

   10月19日,“跨境理财通”业务开通首日,共录得128笔“南向通”汇款,涉及金额1773.3万元人民币;180笔“北向通”汇款,涉及金额1538.7万元人民币。随后的两个工作日,南北向通使用额度逐日增加,并延续了南下多、北上少的局面。

   22日,南北向使用额度均突破3000万,同时流量出现了反转,南向通净流出首次少于北向净流入。25日,南向净流出3937.01万元,北向通净流入4278.18万元。

   与平安银行在跨境理财通上进行合作的华侨永亨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王克表示,“跨境理财通”契合湾区内投资者差异化的财富管理需求。对于内地投资者,有分散风险及捕捉境外投资机遇的机会,香港地区一直是内地投资者钟爱的投资目的地。对于港澳投资者,“北向通”中由内地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具有风格稳健、追求绝对收益的特征,很好地契合了他们在低利率环境下追求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同时,内地公募基金产品在配置A股优质上市公司标的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有助于港澳投资者分享内地经济发展与投资机会。

   “目前的南北流动不太能说明问题,不过我们有预期,未来南向资金增加的潜力较大,北向资金和南向资金可能会拉开差距。”一位银行业内部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通关限制

   影响港澳居民北上开户

   虽然跨境理财通已经“通车”,但粤港澳三地的开户方式有所不同,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南北向通的业务格局。

   根据央行规定,在内地银行开立相关投资账户,需要亲临柜台或经银行人员现场查验资料。由于目前港澳通关限制尚未解除,港澳居民难以到内地银行进行开户,这对北向通客户的参与造成一定的影响。

   南向通的开户比北向通要容易很多。目前,境内试点银行多数已经实现了在线开港澳账户的功能,客户只需要在境内试点银行开设港澳地区合作银行的投资专户,并绑定内地银行Ⅰ类账户,即可实现交易。

   除去开户难易程度,人口基数也会影响南北额度的使用。大湾区拥有超过7000万人口,大多数都在内地,南向通的开户基数庞大,未来的增长空间可期。

   “现在参与北向通的湾区居民,大多是早前已在内地开过银行账户的人群。”一位银行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这些人群被开发完后,如果通关限制没有解除,北向通的额度增长可能受到影响。

   银行拼体验拼产品

   随着银行前期储备的客户被消化,如何打下跨境理财通的增量市场,拼体验拼产品的时候到了。

   日前,平安银行借着跨境理财通启航的契机,升级整个跨境金融服务,在跨境金融业务中增加了跨境理财通服务。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表示,“随着‘跨境理财通’的启航,平安银行跨境金融业务历经四年深耕后,即将迎来辽阔的星辰大海。”其背后含义是,平安将把“跨境理财通”放在整个跨境金融的场景下来运营。

   2018年,平安银行成立私财跨境金融团队,后将跨境人群细分为留学、外籍和境外游三大客群,提供泛跨境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如今,平安对三大客群经营进行扩展,加入跨境投资客群,希望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深挖跨境投资场景中的各类需求,这也是平安“随身银行”的打法。

   “在跨境投资服务中,功能的实现只是很小一部分,我们更希望让客户感受到便捷、省心,以便有机会成为客户的主办银行。”平安银行内部人士表示,现阶段该行并不追求交易量,而是看重合作银行在系统对接上是否顺畅、是否也愿意在提升客户体验上投入资源。

   在跨境理财通开通初期,不同银行的产品策略存在差异。比如,鉴于三地投资者对跨境产品的认知不足,为降低选择门槛,平安采用了严选策略,南向通的产品首批为华侨永亨的8只公募基金,北向通则透过平安理财首批上架5个系列、8只产品。多家银行上架了超百只产品,以满足投资者多元化的财富管理需求。比如工行首批遴选了200余只产品,中行也上架超过300只产品,其中“北向通”包括上百只理财产品、近百只基金产品。招银理财为“北向通”投资者提供超过400只公募产品,为“南向通”投资者挑选了约80只在港注册成立的公募基金。

   目前,大湾区内银行跨境合作采取“一对多”的模式,各家银行除了与筹备期间对接的银行推进合作之外,还在展开对多个渠道的攻关。对于银行而言,渠道、产品、服务都是不可或缺的竞争要素,哪种策略能够获取更多客户,尚需时间验证,真正考验银行内功的时候已经到来。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