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中国调整信用卡业务 外资行有进有退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渣打中国”)日前发布公告称,拟从2022年2月20日起暂停接受所有渠道信用卡申请。
业内人士认为,渣打中国此举或与本土化程度以及市场定位等因素有关。与此同时,近年来外资银行抢滩中国市场过程中也不断进行着进与退的权衡。
信用卡业务战略调整
根据渣打中国公告,该行已于2022年1月初关闭了信用卡网上申请渠道,并拟从2022年2月20日起暂停接受所有渠道信用卡申请。
在公告中,渣打中国并没有对暂停接受信用卡申请的原因作出过多解释,仅称信用卡业务战略调整。同时,该行表示,现有信用卡客户的日常用卡和到期续卡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6月,渣打中国面向中高端商旅型、消费型客户,首发“渣打真逸”和“渣打臻程”两套信用卡。这标志着渣打银行在中国正式推出信用卡业务。
渣打中国行长、总裁、副董事长张晓蕾当时公开表示:“推出信用卡业务是我行在中国市场意义重大的战略举措,也是渣打在贴近中国客户需求、深耕细分市场和提升消费金融服务方面迈出的坚实一步。”
据渣打中国官网显示,截至目前,其推出的信用卡仍然为“渣打真逸”和“渣打臻程”两套。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渣打中国信用卡活动并不算多,官网目前在消费反馈栏目中仅有两项活动。
外资行的进与退
一般而言,在信用卡市场上,靠发卡量带动收益是铁律,而在发卡方面,外资行市场占有率远不及中资机构。
资深信用卡研究专家董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渣打中国暂停信用卡申请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本土化程度不够。国内本土银行的实力不容小觑,但渣打等外资行并没有重视,其宣传方式、服务模式仍照搬海外市场经验,没有针对中国市场特点进行本土化的转变。二是市场定位面临窘境。外资行普遍定位中高端客户,但是这一部分客户规模并不大。“规模小意味着小众,做起来并非易事。”
对于渣打中国未来是否会重启信用卡业务,董峥认为可能性较小。“现在不做,未来更难做,那时的获客成本和压力比现在更大。”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在中国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提速的背景下,外资银行抢滩中国市场过程中也会不断出现进与退。
除渣打中国外,还有外资行欲将部分业务退出中国市场。2021年4月,花旗宣布在包括中国市场的13个全球市场中,将寻求退出个人业务的计划。目标是将资源和投资聚焦于那些更具竞争优势和规模效应的业务,从而为公司股东提高长期回报。
在退出部分业务的同时,多家外资行正谋求其他领域的业务扩张。例如,2021年4月,星展银行拟以人民币52.86亿元认购深圳农村商业银行13%的股份获得监管批准。2021年7月,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功向中国证监会申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为中国境内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提供证券投资基金托管服务。2021年8月,渣打银行旗下渣打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递交的证券公司设立申请材料获证监会受理。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外国银行保险在华机构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21年上半年,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5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39家代表处,营业性机构总数达930家,外资银行总资产3.73万亿元。同时,外资银行保险机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彰显出对中国市场的积极展望和信心。